人民艺术专访湖北美术学院叶佑天教授

发表时间:2020-07-27 14:13

1.jpg


文化的生活,不只是物质上的富足,

还有精神上的高贵,那才是真正的风花雪月。

——蒋勋




2.jpg

=    叶   佑   天    =


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国内“诗意动画”概念构建者,知名艺术学者,青年“视觉诗人”。国家新时代社会美育宣讲团成员,文旅部双创人才库重点培养艺术家,2022北京冬奥会组委会设计顾委会成员、“北京冬奥会邮票”特邀方案首席设计师,中国高校数字与影视协会理事。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专家,广电局动漫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艺术类高校博士论文抽评专家,教育部部分重点艺术院校博士生导师遴选外评专家。国家博物馆及故宫博物院设计项目负责人,文旅部财政部文创专题创作团队首席艺术家,中文核心期刊《电影评介》动画专题栏目主持人。

艺术作品7次入选全国美展。亦荣获殿堂级赛事GDC2017动画类金奖(最高奖),韩国国际艺术节影像类全场最受欢迎大奖(最高奖)、首届中国动漫美术大展入会奖(最高奖)、旧金山环球动漫游戏节“最佳视觉艺术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创作二等奖2017\2018入选昂西动画节动漫特别单元等200多个国际影展及视觉设计展。作品涉及诗意动画、绘画、设计等,动画代表作有《孤独三部曲》、《情感三部曲》、《退隐三部曲》等;设计类代表作有《亚洲发现》、《飞鸟的悲哀》等;漫画代表作有《海子诗歌》《南山悦读》。其作品擅长以动画及设计媒介作为思想出发点,生发对人性的多角度拷问,由图与像的表层世界深入到人内心世界进行哲理思考。




=    美育访谈   =

 


《人民艺术之国家美育工程系列访谈》




受访人:叶佑天

Interviewee

Mr. Ye   Youtian

采访人:人民艺术网、《人民艺术》杂志

People's Art Network、People's Art Magazine

采访地点:北京/武汉

Interview Place

People's Academy of Artistic Creation

Hubei Institute Of Fine Arts





艺术普及教育

专业艺术教育

师范艺术教育

人民艺术:叶老师,首先我想问一下,就高校美育改革发展定位的三要点:艺术普及教育、专业艺术教育和师范艺术教育,您能就此谈谈个人看法与建议吗?


叶佑天:好的,主持人,关于这点,那我来谈谈自己的几点个人粗见,可能不太成熟,一些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3.jpg


第一、我想先来谈谈强化艺术普及教育的问题。
大家首先必须明确,艺术普及教育不是指为某一特殊技艺而进行的、个性化的、专才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在学人群、而设置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通才教育,对,是通才教育,不是专家教育;

其次,开展艺术普及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格教育,在普及的过程中绝不是单纯为了教学生学会某种特定的艺术技艺本身,这点我们必须明确。正是基于这种本质特性,所以高校就应该尽量寻找一些较为大众化、便捷化、入门起点低、与多学科课程学习结合最紧密、互动性强的艺术门类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譬如话剧教育、书法教育等,在实操某一种艺术技艺的同时,进而达到心灵的熏陶与提升。     

我个人粗浅认为:当前艺术普及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实用教材。这个教材必须让高校的老师拿起来就能用,以此解决师资匮乏的瓶颈问题,从而使美育在实质上得到解决。当然,教材要针对现实情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必须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4.jpg


其一、要达到教育部门和文化部门跨领域协同研究、合作制定、共同认可,这点很重要。

其二艺术知识对学生艺术修养和人格培育入手,弱化艺术普及教育就是成名成家的概念

其三要让在校老师拿着教材就可以很便捷的教授艺术知识,而不是一心依赖专业队伍或外请社会机构的帮助。其实,艺术”与“教育”这两个领域间缺少一个相互沟通的桥梁,这座桥梁就是一个能让普通教师一看就会、上手就能教的艺术普及并且适用的教材作为高校,在师资的培养上不能专门只是“靠”也不能只是“等”,高校可以把现职在校热爱艺术的老师作为艺术教育的主要力量,实时培养,所以用一部科学实际的教材,引导并规范其艺术教育方法,应该是目前最为可行的一条路径。

其四要在教材中,把可供教授的艺术知识进行专业的提炼萃取,科学地分配到艺术教育普及的不同阶段,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理解能力,实行分段式的教学,真正做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一般走向经典的原则
叶佑天:这是我对艺术普及教育的几点或许尚不成熟的看法,主持人!



5.jpg


第二、我再来谈谈提升专业艺术教育问题。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国民审美需求的增强,艺术专业教育也得到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在全国2358所普通高校中,经教育部确定的开办艺术类本科专业的达到近千所,包括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31所和开设艺术类相关专业的其他高校788所,每年招生人数近40万,在校生近150万人,这个数据是十分惊人的,由此可见艺术教育规模之大。


大家都知道,艺术是人类文明生活的象征,艺术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元素。其实,人类早期的教育是一种综合普通教育,而艺术教育是所有受教育者必须要接受的教育门类。只是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长河中,教育不断走向专业化,使得艺术教育也逐步从综合普通教育中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专业教育领域。正是由于艺术教育的专业化,一方面带来了艺术的繁荣,另一方面,也使艺术教育发生了分化,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教育模式表现为各教育阶段所开展的音乐、舞蹈、美术等基本艺术素养教育和部分学生所接受的艺术专业教育,它由各级各类艺术教育院校来实施。正是这种艺术教育的专业化,它不仅对艺术教育本身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整个高等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6.jpg

有几点我们还是要清楚:

其一,艺术教育的专业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艺术教育从综合普通教育中分离出来,是大众艺术需求扩大和艺术本身走向专业化的结果。艺术教育专业化是艺术繁荣的反映,表明艺术已经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问。


其二,艺术教育的专业化极大地提高了艺术水平,这是优势的一面。


其三,正是由于艺术教育的高度专业化所以也导致它与其它学科专业教育的割裂。这点我来着重谈谈个人看法:艺术教育改革的路径,从专业教育角度来看,我认为:由于“专业教育价值”与“通识教育价”的区别,目的不同,要求各异,实施方式和路径也就理所当然的存在差别。


对于专业艺术教育,我们还是需要清楚艺术专业大学生,首要任务是加强通识教育因为任何大学教育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支持、互为表里的,艺术专业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只是长期以来,高度专业化、甚至过度专业化的艺术教育非但没有带来艺术教育的优质化,反而钳制了艺术教育的生机与活力,使艺术教育缺少相关文化、科学技术等学科教育的支撑,艺术专业人才表现出了严重的基础不牢、营养不足、缺乏后劲等问题,这点很可悲。



7.jpg


那么,艺术专业教育改革,就是要使艺术教育走出封闭办学、孤芳自赏的怪圈,加强与其它相关学科的交流与融合,将艺术教育置于广泛深厚的各类教育的基础之上,建立起综合学科教育基础上的艺术专业教育体系。


所以,必须改革艺术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艺术专业大学生的通识教育。尽管艺术本身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艺术专业大学生而言,其通识教育的范畴则是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文化科学技术教育。各艺术专业性高校应当根据艺术专业人才成长的规律,在“综合+专业”的总体框架下,加大通识教育的比重,优化课程结构和科目,增强通识教育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同时,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也十分必要。大家都清楚,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相关的文化科学技术,艺术人才的成长也不能只是单纯地依靠艺术专业教育,这样只会使“圈养”的艺术专业人才只是成为技艺高超的“艺匠”,其才智和情感方面往往会出现后劲不足所以建立新的艺术专业教育体系,仅仅通过加强艺术专业大学生的通识育也还远远不够的。


我们还必须扩大艺术专业教育的开放性,建立艺术专业教育与其它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的沟通和共享机制,建立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


叶佑天:这是我个人对艺术专业教育的几点粗见,有些地方考虑不成熟,主持人!



8.jpg


第三、我再来谈谈改进师范艺术教育问题.

是的,是我用的是“改进”一词。作为高校艺术师范专业首要任务是要显现出师范教育的办学特质,而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办学的根本。在坚守师范特质的同时,必须依托卓越教师培养升级计划,推进高校艺术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构建高校艺术教育的育人机制。在建设一批高师改革试点学校的过程中,必须引导艺术师范专业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而在当前,我国的师范院校艺术教育教学中问题明显。要有效推进师范院校艺术教育,我个人认为有一些路径可以尝试,就譬如:

其一以素质教育为目的, 开设艺术课程, 普及艺术教育;


其二扩充艺术教育师资, 加强艺术指导力量,成立艺术院系。补充、改变教师结构,扩充艺术师资队伍,吸纳一批优秀的艺术师资, 来开设多项艺术课程, 加强对学生的艺术指导力量;


其三理论结合实际,开辟实践基地, 繁荣校园文化生活, 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其四普及艺术教育, 最好实行学分制健全、完善内部管理机制。让更多的人来参与,接受艺术教育, 普及艺术教育, 展现艺术魅力;


其五优化课程设置, 丰富艺术课程内容。目前, 大部分高校的艺术类课程都只有音乐和美术, 艺术类选修课程过于单一。为此可以增加艺术课程设置, 不要把艺术教育仅仅局限在音乐和美术的基础教育上, 还可以涵盖其他艺术类课程, 例如, 艺术设计、摄影、书法等, 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长、爱好有多方面的选择;


其六创造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师范院校校园要有艺术的环境和氛围, 让学生在校园里处处都能感受到艺术,当然,在中国现行体制下,校长及院校领导要统一规划,必须带头重视,部署校园环境, 创建艺术化的优良育人环境


叶佑天:以上是我对艺术普及教育、专业艺术教育、师范艺术教育几点建议。谢谢!

人民艺术:好的,谢谢叶老师的建议与分析。



9.jpg




加强美育教育

须提升教师美育水平

教师应具备相关素质与能力

人民艺术:同时,我们想问一下,叶老师,您认为:加强美育教育,首先肯定是要提升教师的美育教学水平,您认为高校的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


叶佑天:是的,主持人,优质美育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加强美育教育,探讨并构建高校教师的新型素质结构,我认为老师应该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其一高校教师必须具有清晰的现代美育意识   

现实生活中,高校教师除了扮演特定的社会角色――高校教师外,首先还是一个公民、是现代社会一个最基本的构成元素一个人只有具备与现代社会相契合的现代意识,才能成为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才能在其特定生产生活领域里扮演好特定社会角色,承担好特定社会职责,才能为凝聚推动整个社会前进的合力奠定基础。因此,树立现代美育意识,做一个有着审美意识的现代人,是现代社会对高校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其二高校教师必须具有全新的美育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社会需求所决定的教育价值取向。全新的美育教育理念是高校教师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首要前提。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对社会的需求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对人才素质更是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目标则是培养审美能力强、视野开阔、信息素养和迁移能力,能够迅速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美学水准匹配的综合性、广适性人才随着社会美育需求的变化,教育价值取向、高校教师美育教育观念也必须随之改变。


其三高校教师必须具有完善的美育知能结构与信息素养   

美育知能结构是高校教师知识与审美能力的综合体现,传统的教师观对高校教师的知能结构要求主要有:“一专多能型”“双师型”“复合型”等等。但在现今审美的时代,这些内容和形式都很难涵盖一个高校教师所应具备的较完善的知能结构了。现代社会要求高校教师的知能结构至少应具备以下几个层次:广博的美育基础知识、精深的美育专业知识、扎实的美育功底、良好的美育信息素养。


其四较强的美育创新能力   

高校教师创造性思维素质是教师自身及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高校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审美创新能力应主要表现为:对教育发展的想象力和前瞻力,对美育动态的感悟力和判断力,对美育教育传统的批判力等等。在美育创新能力培养上,高校教师要敢于挑战传统、突破常规,不断培养新锐的美育思维、发散的美育新思想。


叶佑天:主持人!上述四点是我个人对高校教师应具备素质和能力一些看法!谢谢!

人民艺术:好的,谢谢叶老师的建议与分析!



10.jpg





高校美育教育务必

落实硬件场馆施建方案

人民艺术:那么对于落实,高校美育教育,硬件场馆设施的建设方案,您有何建议?



叶佑天:好的,主持人!   

正如您所说,的确目前我国高校文化艺术场馆严重缺失,我国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普遍需要改善,虽说很多高校建设了较高水准的体育场馆。相比之下,长期以来《高校建设标准》却没有专门就文化艺术场馆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导致高校文化艺术场馆设施严重不足。


在当前,高校现有的艺术场馆主要是用于专业艺术人才培养的小型的音乐厅和剧场,这些也只能满足培养专业艺术人才的教育教学需要,而且场馆面积有限,无法满足广大非艺术类专业普通学生的需求。


鉴于大学文化场馆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有三点建议:

第一、必须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完善高校建设指标。

目前,就文化艺术场馆方面来说,国家及地方各方面对高校建设的发展预测相关指标较为缺失。同时对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设置,也并未涉及高校文化艺术场馆建设的评估。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推动高校美育工作的文件,都提到要“加强高校艺术教育场馆建设,将更多的文化建设项目布点在学校”等等。虽然这些指导性的文件、意见在本质是好的,但总离现实还是有差距。我认为:只有从顶层制度设计和指标评估上进行细致的规定,政策才具备参照性和执行推动力,才能真正地提高实际指导意义和推动建设发展实效。


二、加大建设经费投入,缓解场馆建设资金短缺难题。

一直以来,文化艺术类场馆的建设主要依赖高校规划方案,而场馆的建设因专业要求高,建设费用占用学校财政比重较大,往往启动较缓慢,资金迟迟不能到位,甚至日渐被搁置。目前有的几所场馆建设条件好的大学,基本依靠社会捐赠,很难得到上级政府的支持。高等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高校自身努力,也需要各层级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因此,首先需要在国家层面上统一认识,对高校文化艺术场馆建设发展目标进行规划和部署,在财政上设置专项计划或纳入高校预算拨款,以缓解高校艺术场馆建设资金短缺难题。其次,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当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地积极吸纳和配置资源,推动和促进高校文化育人和环境育人功能实现。此外,还应当鼓励高校主动结合自身长远发展战略规划,对场馆进行科学论证和整体规划,力求设计和使用的实效性,充分体现大学文化中理工、人文、艺术教育的相互支撑、相互交融,使依托高校建设场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三、增加对高校文化艺术场馆的运行支持。剧场和展览馆都是高成本运行的场馆资源,包括设备维修维护、物业能源消耗、项目的引进,运行团队的人工等。目前社会商业场馆有国家、政府和文化部门的补贴,尤其是对低票价的演出补贴。而大学场馆承担着学生美育的使命,其重要的价值不在于商业运行,而是公共艺术教育。在运营上,只有文化部门的低票价补贴,减免营业税和房产税,才可以提高场所运行压力。否则,即使建得起也用不起、养不起。


叶佑天:以上是我对高校美育教育,硬件场馆设施的建设方案的一些看法,谢谢主持人!

人民艺术:好的,谢谢叶老师的建议与分析。



11.jpg





如何达到

人人皆美育的目标 ?

人民艺术面向全民达到人人皆美育的目标,您对当前高校的美育工作有何建议?



叶佑天:这样,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

第一、要加强高校美育教育研究和管理。高校美育教育工作涉及学科内容多,教育情况复杂,需要深入系统的研究。作为教育管理部门,要组织调研,梳理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研究。不同高校与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美育教育需求。国家可设立相关科研项目进行专题研究,重点就非专业美育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教育规律和模式、 考核评估标准、 教师队伍建设等进行全面研究, 提出明确规定和指导意见


第二、要建立高校美育教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当前高校的美育教育,只有针对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针对非专业学生则需要健全课程体系与配套教材。从国家层面来说,需要就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给出原则要求和指导意见。从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来说,应根据政府管理部门的原则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制定课程体系,并组织编写相应教材。


第三、要创新高校美育教育模式。提高高校美育教育水平,需要更新教育理念与思维, 创新教育模式。要结合美育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制定美育教育教学大纲,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多种教育方式。


第四、要加强高校美育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美育教育的执行者以及文化的传承者, 决定着高校美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加强高校美育教育,需要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不仅要根据教育需要配足美育教师,还要确保教师具备胜任教学任务的能力和素质,要把具有专业能力的教师安排到美育教育岗位。


叶佑天: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个人看法,谢谢主持人!

人民艺术:好的,谢谢叶老师的分析。



12.jpg





高校美育教育

高校应设置哪些课程 ?

人民艺术从您的专业领域出发,您认为高校的美育教育应设置哪些主要教学内容?为什么?


叶佑天:主持人您好,首先,我不想谈太具体的课程内容,因为每个高校、每个受教群 体的本身存在差异。但我可以从更基本的层面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首先,应该开设的是"文学与艺术"、"历史与哲学"、"外国语言和外国文化"领域的课程。因为只有在文学与艺术课程中,学生才可以了解一定的文学与艺术作品,才能拥有自己的鉴赏能力,才能够对生活做出艺术性的表达;因为只有历史与哲学课程中,学生才可以用历史的眼光看世界,用思辨的眼光分析问题;因为只有外国语言和外国文化课程中,学生才可以扩大学生的文化知识范畴,学生才可以拥有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学生才可以对别国文化有所了解。因为,美育课程在大学的重视程度代表了一种态度,一种大学课程设置发展的方向。


其次,设置一些复合双课程。复合课程里的双课程是指学生要同时学习两种科目相关的课程,两个科目通常是交叉学科的組合,这是典型的哈佛与牛津美育教育课程设置方式。就譬如打通政治学与经济学,艺术与工学等,这些双科课程融合文理,使学生得到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双重锻炼,艺术文学等美育课程穿插在这些学科当中,为这种综合性课程设置的发展提供辅助。在这张课程交错网里,大学生可以得到专业知识、人文社科、艺术审美等全方位的教育,为成为综合性素养的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设置一般教养课程,这在我国高校比较少开设的。其实,美育课程的开设包含在一般教养的课程开设中。一般教养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可以引导学生成为道德高尚,使之成为人格完善,能够感受美的完整的人。在知识性原则的基础上融入了应用性与道德性原则。所以,在开设了专业课程同时更需要一般教养性教程,这可以让大学生更诗意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人生的价值。


叶佑天:以上是我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谢谢主持人!

人民艺术:谢谢叶老师的分析!那么,我们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也希望得到您的建议。



13.jpg





高校美育教育中

如何将优化专业设置

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

人民艺术叶老师,您认为在高校美育教育中,如何做到优化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相结合,能谈谈您的看法吗?


叶佑天:主持人,好的,这个问题似乎跟高校美育教育关系不是那么密切,既然问到了,我还是来做一些个人分析。优化高校专业设置与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相结合,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经验,我来谈谈要遵循的三个原则:


第一、适应性原则。优化高校专业设置需实现 “三个适应”。一是在美育教育中,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化需求。在协同发展背景下,经济社会将发生一系列变化,高校加强美育教育的同时,应适应变化需求,持续优化专业设置。二是坚持 “有所为有所不为”理念,适应高校所在区域地理、经济、人口和政治等状况,兴办优势专业、特色专业。三是适应民众审美与就业需要,通过高校美育教育,能够懂得享受美好生活,能够使得我们成为设计师与创作者的发源地。


第二,稳定性原则。高校专业设置是立校之本,设置某一专业既需要配备相应的美育师资,将美育关联到实验实习设备的完善中等,关联到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开发、人才培养模式等各个方面。因此,高校专业设置在强调适应性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专业设置的相对稳定性,并保持专业发展稳定在一定的经济规模之内,在提高美育的同时,尽力减少美育教育资源的闲置或浪费。


第三,效益性原则。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不同,其专业建设对专业教师、教学设备、实习设备等要求较高。因此,高校在设置专业时应坚持效益性原则,考虑其专业规模大小对办学效益的影响。


一方面高校不可盲目地扩大专业办学规模,导致教育教学资源短缺,影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另一方面高校也应尽力避免专业规模较小,而导致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出现资源浪费和闲置的情况。此外,高校在设置专业时应做好充分的社会调查,降低更换专业的频率,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


我有几点建议:

1. 基于区域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调整专业设置;

2. 基于供求平衡调控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数量;

3. 基于特色高校目标设置区域特色专业;

4. 基于完善质量评价体制机制优化专业结构。


叶佑天: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个人看法,诸多想法尚不成熟。谢谢主持人!

人民艺术:好的,谢谢叶老师精彩分析。

最后,十分感谢叶老师今天能就高校美育工作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



| 相关机构
人民网                       中国美术家协会                    北大文化书法网                     北京正德书画院                    环球文化网                     作家网
光明网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大观网                     中国艺术收藏网                    贸讯网
人民艺术微信公众号
联系电话:1316186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