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正德书画院画家 于永华

发表时间:2020-11-17 11:27


于永华 辽宁大连人,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导师、教授,北京金正德书画院画家,中国画创作中心主任,“一带一路”国家画院重大历史题材中标作者,作品已被国家画院收藏。 作品多为中国画水墨人物大型主题创作,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艺术机构,及私人收藏。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改变了当代人们许多的传统生活习惯和固有认知。很多艺术家以科技作为辅助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出现了很多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艺术,人工智能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学习创作的作品,也屡屡在世界顶级拍卖行高价拍出。艺术与科技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然而辩证法告诉我们凡事有好的一面也必定存在不好的另一面,网络图库的丰富多彩为艺术家提供了绘画素材,但渐渐地也使很多画家的创作过于依赖图片,而忘记了速写功能,也忽略了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写生的重要性,导致作品形式雷同,缺乏个性。种种的这些也让我一直思考在艺术面前,我们该倾向于技术还是情感?在艺术与科技融合互通的今天,艺术的边界也悄然发生改变,然而这不断变化的边界到底在哪里?我们该如何去守望?


作为一位始终坚守传统绘画语言和工作方式的画家,我认为速写是画家的灵性反应,是艺术语言个性发挥的写照。近来我一直在尝试用速写的表现形式直接用于创作,由此强化笔墨的灵动性和作品的书写性。在貌似随意中突出写意精神。利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浓淡、与虚实增强造型的艺术张力,从而提高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尽量避免画面的制作痕迹让写意的绘画语言更加突显,由此坚守我自己的艺术边界。我想人类的创作来源于情感的积累,蒙克因焦虑和孤独而产生了《呐喊》,毕加索因对战争的悲愤而产生了《格尔尼卡》,艺术家们的创作是由内而外,有感而发,而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大量图画获得构图技巧,学习色彩搭配,但无法掌握感情。“艺术真正的核心在于观者,而非作者。仅有作者和作品,并没有艺术发生,艺术的诞生是因为它打动了人” 。人工智能没有感情,它无法理解,同样一朵花,在开心的人和悲伤的人眼中是不同的。因此也无法创作出有灵魂的作品。


历史上画家遇到的最大一次危机应该是摄影术的出现,它让很多画家失业。后来,一些画家利用摄影技术创作,更有一些画家开始重新定义绘画的使命,于是出现了印象派,抽象表现主义和观念艺术。如今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到来,问题再次来临,未来艺术家该何去何从?就像摄影技术没有杀死绘画,而是让画家们加速超越自我,创造出了更加伟大的作品一样,科技的发展只会让人类更强大,变成“超人”去创造更多的奇迹!


时代更迭变幻,唯有艺术永存!



朝圣路上/纸本150cmx360cm


壮志凌云/纸本150cmX720cm


阻截/纸本150cmX360cm


压迫/纸本150cmX360cm


开耕节的日子/纸本150cmX180cm


进城/纸本180cmX150cm


风轻轻地吹过/纸本180cmX150cm


康巴汉子们/ 纸本 180cmX150cm


守望高原/纸本150cmX360cm


北京正德书画院展览中心地址:

北京市大兴区魏永路9-1号(天宫院兆丰桥东50米路北)

地铁乘坐4号线天宫院站C口出

正德.jpg



| 相关机构
人民网                       中国美术家协会                    北大文化书法网                     北京正德书画院                    环球文化网                     作家网
光明网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大观网                     中国艺术收藏网                    贸讯网
人民艺术微信公众号
联系电话:1316186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