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李树建:加强文旅融合,发挥豫剧在唱响黄河故事中的先锋作用

发表时间:2021-03-01 19:26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我们深深体会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使旅游的品质得到提升,旅游使文化得以广泛传播。文化有点像慢火炖菜,旅游有点像方便快餐。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文化可以更加富有活力,旅游也会更加富有魅力。

文旅融合是振兴乡村建设、提升旅游业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我们现在许多地方旅游业发展只能是走马观花,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如今,单纯的景点观光已不能满足广大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旅游需求已经从“有没有、缺不缺”向“好不好、精不精”转变。

豫剧诞生于明朝,兴盛于清朝,蓬勃发展于新中国,300年来,在中原大地上生根发芽、代代传唱。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如今豫剧已成为中国第一大地方戏剧种。全国现有专业豫剧院团163个,民营院团2100多个,从业人数达10万之众。2017年文化部在全国进行了剧种普查,网络大数据显示全国共有348个剧种,豫剧排第一位,在互联网上是最受广大观众欢迎的剧种。数据显示,仅抖音上戏曲类短视频超过167万条,播放量达到68亿人次,共获赞33.3亿。而和豫剧相关的短视频平台播放量超过了5.1亿,点赞量超2032万。从2016年开始,中国豫剧连续三年在京举行“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连续6届获得“文华大奖”,先后唱响近30个国家和地区,以中国戏曲学院首届豫剧本科生优秀毕业生为班底成立河南豫剧院青年团,还培养了一批豫剧研究生,为豫剧发展精心培育后继领军人才。根植中原沃土的豫剧文化不但“出彩河南”还“出彩中国”,不但“出彩豫剧”、还“出彩戏曲”。所以,强化文旅融合,发挥豫剧在弘扬黄河文化中的先锋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我在中小学校和基层、社区调研时了解到,他们希望通过旅游增长传统文化特别是黄河文化方面的知识,拓宽视野。但他们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周末和假期想看一台豫剧大戏,却不知道该去哪里。一些景点也将历史文化等作为体验项目,但学生们发出质疑:许多历史故事、历史人物都是编的,不是真实的历史,会误人子弟。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原文化、黄河文化、黄河文明的高度重视。我们如何担起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中原文化的历史责任,发挥以豫剧为重点的传统文化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特提出一些建议:

1.建议设立以强化豫剧在弘扬黄河文化中的先锋作用为重点的文旅融合专项工作机构,强化“一盘棋”发展理念,构建城乡互动、政企互通的文旅融合大格局;有效引导资金、人才、技术向文旅产业发展集聚,打造具有国际吸引力的品牌项目;创设发展产业基金,向精细化和特色化发展。

2.用历史故事提升文旅产品的独特性、稀缺性。抓住“建党100周年”契机,以豫剧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建党主题文旅精品,讲好党的历史故事。用好历史故事是当今开展红色旅游、用足红色资源的关键一招和有效之举。有内容、有情感、有细节的故事,是最直接、最具象、最近距离见人、见事、见精神的载体。要用豫剧生动的语言、用真实的情感、用心用情用功、心入身入情入,讲述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广大参观游览者在听了故事后能真正产生共鸣、激发认同,让游客的心灵受到洗礼。

3.用活文艺作品。《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唐宫夜宴》等文艺作品为作品体现的景点带来的旅游热给我们启示,应抓住文旅融合优势,更多用活文艺作品,充分发挥豫剧剧目和故事的感染力、传播力,以切实提高旅游的品质、提升旅游的形象。以河南为例,景区可以联合豫剧等演出团体创作并演出戏曲情景小品、折子戏、大戏、少林武术、太极拳等,等让人耳目一新的文艺作品。同时,以献礼党的百年诞辰为重点,创作更多像《红灯记》《朝阳沟》《常香玉》等的戏曲作品和《刘胡兰》《小兵张嘎》《鸡毛信》等儿童剧,并将观看其演出纳入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同时加强线上线下融合传播,加大宣传力度,以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影响力,为外树河南形象、内强河南精神、发挥豫剧在弘扬黄河文化中的先锋作用做贡献。

4.与建设美丽乡村相结合,开发戏曲主题古镇。戏曲主题古镇的建设不仅仅在于发展旅游,更要扩大古镇产业链,构建古镇旅游经济圈,可以增强古镇旅游的吸引力,同时增加古镇的就业率。产业可以扩散在古镇所辖的农村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融入其中,这对统筹镇村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可建设常香玉、马金凤、杨兰春古镇和旅游景点,用豫剧大师的名字影响力宣传我们的河南。

5.扶持一批演艺企业,抓好一批演艺剧目。将豫剧等传统文化演艺与都市旅游深度结合,努力把各类文艺演出培育成为都市旅游品牌产品,培育更多的“驻场演出”剧目,诸如《朝阳沟》《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卷席筒》等优秀剧目均已具备这种水准以及能力,尝试一个剧目成立一家专业表演经营公司,甚至建设一个专用剧场,深耕开发,长期经营,如同国外某些优秀剧目一样,一个剧目能够演出10年乃至20年,将剧目作为一个文化产品开发和经营,形成城市品牌效应。

6.驻场演出要坚持天天有戏,做起来困难重重。建议政府补一点、剧场让一点、观众买一点,演员少要一点、企业赞助一点。能做到这五点,驻场演出就可以持续下去,不仅可以成为城市旅游的品牌项目,也为培育戏曲城市观众打下良好基础。还可以邀请广受观众欢迎的网红剧种、网红艺术家进行驻地展演,吸引广大市民和游客前来会友打卡,并开通“抖音、快手”等直播渠道,讲好黄河文化故事,持续“圈粉黏粉”。

7.以当地主要剧种特色为重点,打造戏曲文化博物馆。以我们河南为例,豫剧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符号,豫剧博物馆可以成为河南戏剧文化旅游对外宣传的良好名片,也是吸引游客前来河南进行戏曲文化旅游的最佳旅游地。但截至目前,包括郑州在内的河南重要城市均没有一座专业的豫剧博物馆。

8.戏曲人文景观建设。围绕豫剧经典故事、人物、著名艺术家等建设主题公园、博物馆、纪念馆等人文景观,挖掘提炼戏曲人物故事精髓,如常香玉大师抗美援朝捐献战斗机,还有很多当时的珍贵资料和实物。同自然美景完美的结合起来,相互协调、相得益彰,多方位、多角度的展示旅游景观,充分的让游客去接触,去体会,把这些该值得细细品味的文化精华,让这些植根于群众的优秀传统文化真正的走向全国、走向国际。

9.戏曲文创产品开发。豫剧不仅要在舞台上大放异彩,更要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使老百姓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这种传统文化的存在,这样戏曲文化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一是利用戏曲脸谱制作各种纪念品、伴手礼。从戏曲主题T恤、卫衣、手提袋、咖啡杯、手机壳、雨伞、台灯、笔记本等,充分利用戏曲传统形象,将图案设计融于时尚产品中,以赢得游客喜爱。二是传统戏曲中的特色道具和服饰制作成纪念品。三是把文创故事设计到产品中,增加文创设计种类,包括美妆洗护、服饰珠宝、家居文房、器物餐厨、美食酒水包装等,以“匠心”精致精良每一件文创商品,重视创意、重视细节、注重实用功能,以“实物”的方式传承和发扬中华戏曲文化,让传统戏曲焕发着新的光彩。

10.加大培育力度豫剧文创人才。建立培养和奖励机制,加大对豫剧等戏曲文创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力度,造就一批行业领军人物。同时,要完善以政府奖励为主、以用人单位激励和社会奖励为补充的多层次文化人才奖励培养体系,努力培养高素质文创产业生力军。



| 相关机构
人民网                       中国美术家协会                    北大文化书法网                     北京正德书画院                    环球文化网                     作家网
光明网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大观网                     中国艺术收藏网                    贸讯网
人民艺术微信公众号
联系电话:1316186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