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归传统中求艺术革新 ——区广安的山水画

发表时间:2021-05-12 18:41

文/邵大箴


我留心区广安的山水画,己经有一段时候了。他的古朴、文雅而功底扎实的画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眼看出,他走的是传统的路子,是地道的“古体”国画。传统的古体国画的特点是什么?这条道路还要不要和能不能继续走下去,在目前中国画界还是个有争议的话题,结合区广安的创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就教于同道和广大读者。       


“国画”这个名称,是针对“西画”而出现的,有它天生俱来的概念模糊和混乱,尤其到今天,各种不同艺术观念和风格参入其中,界定“国画”的标准就更加困难。应该说,20世纪以来国画界的许多争论,与国画概念的不够明确不无关系。我们今天通常说的“中国画”,从质材上分类,一般分水墨画、工笔重彩画;而从风格上划分,则有传统型、中西融合型和实验型的几大类别。在传统型的国画中,有承继文人水墨路线的,也有承继文人画之前重彩技法的。而在文人水墨领域中,又有以认真刻画为特点的繁体与追求逸笔草草疏淡描绘的简体之分。我所说的“古体”国画是指文人水墨中“繁体”这一类。上面所说的各个门类和各个派别,统统被人们称之为“中国画”。人们就很难在认同“中国画”的标准上有一致的看法了。有些坚持文人画传统的画家忧心忡忡地说:“现在中国画乱了套了,没有标准了”。有人提出笔墨是中国画的“底线”,强调笔墨的重要性,也是出自这个考虑。


  QQ图片20210512184656.jpg


其实,“中国画”发展到今天,样式、风格己如此多样,要确立一个统一的艺术标准,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只能强调一个大的共识,那就是在这些运用传统绘画工具的创作中,要有中国的民族气派和时代精神。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仍然要非常重视保护传统的古体国画,使之延续、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光大。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20世纪以来在“西学东渐”大潮中西画的广泛传播,既给中国美术在整体上以推动与促进,也使国画传统受到了压抑而未得到舒展的伸张。虽然传统类型的国画在“推新出新”的方针下,做了“以古开今”的艰苦探索,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涌现出像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可染、傅抱石等大师,但它的承传与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因为,目前国画界真正谙熟传统精神与技巧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已愈来愈少,加上社会上广泛流行西化思潮和普遍存在浮躁情绪,不利于人们沉下心来学习和研究传统。目前在画界占主流地位的是中西融合型的“国画”,还有不少青年人对实验水墨感兴趣,问津传统国画特别是传统古体国画的人为数不多。虽然在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画专业的教学里,加强了传统绘画的教育,强化了通过临摹古画训练学生笔墨技巧的能力,传统国画仍难摆脱当前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呼吁整个社会重_传统国画的生存与发展,呼吁有关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为保护和弘扬这部分艺术遗产做出不懈的努力。

   

值得注意和令人欣慰的是,传统国画以自己的魅力始终吸引着一些人为之痴迷,一些青年画家为之执着地追求。他们认定这是民族艺术的精华,是“国粹”的一部分,认定在发掘传统中可以走出一条新路来。在这些青年画家当中,广东的区广安是引人注目的一位。

初读区广安的画,心中有些纳闷,他这样年轻,何以能画出这样有高古味道、有精湛笔墨技巧的画来?后来读到梁照堂先生为他画集撰写的序言,才得知他成长的过程:“画家生于书香世家,与康有为同是南海西樵山人,少而受康南海影响,,追崇其才华及文人气,七岁被岭南名家卢子枢门生袁伟强收为入室弟子,随其左右,磨墨理纸、背诗诵词,遵传统受业方式,临摹古法入手、孜孜不倦‘传模移写’。祖师卢子枢的曾被黄宾虹评为‘上师董源、局势雄厚、笔法浓淡、黑白干湿兼用、__乎古、卓尔不群’的《松溪高隐图》,是他临摹最多的范本。”原来他从小浸淫在传统艺术之中,不仅耳濡目染,而且受到过严格训练。他从临摹入手走进中国画领域,而不是从练习素描开始来画中国画的。这两种不同的训练方式,常常会培养出不同的艺术格调和趣味来。从临摹入手,体会和掌握传统的审美观念和笔墨技巧,再结合写生和对自然、对客观物象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进行艺术创造,是培养传统国画家的有效方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美术院校是从练习素描造型入手结合临摹、写生来培养国画家的。这些画家的写实造型的能力很强,但往往缺乏传统的写意精神和笔墨功力,他们必须通过“_课”即深入研究传统的方法,来弥补自己修养和技巧的不足,才能在创作上取得成绩。


QQ图片20210512184744.jpg


从区广安的作品看,他从临摹古人作品入手,而且临摹的不仅是那些疏体、简体文人画,而且临摹过一些繁体、密体的水墨作品。也就是说,在研习古画的过程中,他是从难、从严要求自己的。通过长时间对传统的研习和对相当数量古画的临摹,区广安得传统国画之三昧。再加上他青少年时期生活艰辛,18岁进入工艺厂,师从关山月、黎雄才学生吴盛源学画、学美学理论,并有过一段卖画或在家代人裱画以谋生路的经历。后来他还经过刻苦攻读,获得硕士学位。走过一段坎坷路程、有一定生活体验和有丰厚学养的他,能沉下心来专心致志地按照文人画传统的路子进行反复磨练和提高自己,就是情理中的事了。他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是:寄情山水,结椽笔墨,遁迹山林,与世无争。他自编十字歌:“一河两岸三顽石,四角亭后五株竹,六笔浓墨七点水,‘八大’‘九思’意十足”,来表达他心中的艺术理想。


当然,这并不说明区广安不关注现实生活、不注意研究大自然,而一心追随古人。其实他为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富强而欢欣鼓舞,为当今中国美术事业的健康发展而高兴,他密切关注中国画坛尤其是山水画领域的变化,他也利用一切机会到祖国名山大川去观察、体验和写生。他懂得,包括山水在内的当今中国画艺术的探索有多种可能性,道路非常宽广,他根据自己的艺术信念和条件,选择了适合自己施展才能的创作方法。这种方法在当前中国画坛虽然尚未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但在整个大格局中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条通过复归传统以求革新的方法。这是黄宾虹、李可染、黄秋园等人走过的路。他赞赏并遵循李可染先生的艺术主张:“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当初40-50年代,李可染面对许多人怀疑传统国画的艺术表现力,以大无畏的精神提出这样的口号以自勉;改革开放之后,在“西画”思潮汹涌澎湃、不少人对传统表示冷淡之时,区广安虔诚地以传统为师,也是具有反潮流气概的。“打进去”和“打出来”都是一种拼搏,要付出艰苦的劳动,要耐得起寂寞,要甘心做冷板_。事实证明,区广安具有这种品质和精神,他经受了考验,经过许多年锲而不舍们努力,终于在艺术上取得了成功。



QQ图片20210512184753.jpg


区广安的画很有修养。和一些自称“新文人画”的作品不一样,他的画很“文雅”,毫无自我张扬和浮躁之气。他是掌握了文人画要领的。文人画强调画的品格,强调画品与人品的关系。他作品中显示出来的认真、稳健、沉着、宁静和自信,说明他的为人和处世的态度。


区广安的画既注重整体气势,又注重精致的描绘,遵循了传统绘画“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的原则。因为有整体的气势,他的画能一眼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对具体物象描绘的细致与精妙,又能吸引观众驻足欣赏,仔细加以玩味。而这种艺术效果是通过布局和笔墨来完成的。所谓布局,其实就是“剪裁”,取自然景而又不照搬自然,根据艺术境界之需要和写意的原则,处理画面虚实关系。区广安用的是以实带虚法,山峦、岩石、树木、水溪,凡实处他都着力描写,决不马虎,但又不平均用力,而善于根据主次关系,有重有轻。虚处,即空白,是画中最难处理的,他却摆布得游刃有余。那些实中的虚白,不仅气脉连贯,且有龙飞凤舞之形,从而使实处通_,使通幅有灵动之气,也使画面具有气势。在笔墨上,他深受历代大师范宽、石_、王原祁、石涛之熏陶,也颇受黄宾虹、李可染、黄秋园之影响。顺笔逆笔、起迄分明的勾勒,有浓有淡的大小点染,还有纵横交叠的皴法,以及用水墨融和的浑法,再加上积墨、渍墨法,他都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在“粗头乱服”形貌中既有浑然一体感,又有无穷尽的变化,还有充足的生气。更难能可贵的是,生活在岭南的区广安,不受地域的局限,足迹遍及全国各地,从南北大自然中吸收营养,他笔下的山水多有北方的气势,也有南方的灵秀和清丽。



    (邵大箴   中国著名艺术理论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QQ图片20210512184810.jpg


区广安,现为广州大学艺术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国画研究会第三代传人之一。

座右铭: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画家应做:半个思想者、半个手艺人。


| 相关机构
人民网                       中国美术家协会                    北大文化书法网                     北京正德书画院                    环球文化网                     作家网
光明网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大观网                     中国艺术收藏网                    贸讯网
人民艺术微信公众号
联系电话:1316186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