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山对话• 高云

发表时间:2021-05-26 11:13



高云

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

一级美术师

政协江苏省第八、第九届委员,第十届常委

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委员

曾任

江苏美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

《江苏画刊》主编(兼)

江苏省美术馆馆长(兼)

江苏省文联副主席

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巡视员

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现为

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文旅部国家主题创作专家组专家

中国美协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

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中国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

江苏省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

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

南京大学兼职教授

曾获

全国美展金奖、银奖、铜奖(两枚)、特别荣誉奖

全国邮票设计评奖最高奖

全国连环画评奖最高奖

江苏省文联德艺双馨艺术家

江苏省首届文学艺术政府奖

江苏省紫金文化奖章

担任

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

第十、十一、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评委。

佳山对话·高云


画家高云


范小青( 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

最早的时候,只是知道和认识了江苏省文化厅的高云厅长,并不是太清楚高厅长除了“ 厅长 ”以外的其他什么。一来是因为我这个人不善交际,导致孤陋寡闻,二是隔行如隔山,写文章的和画画的,虽然都属于“ 文艺 界 ”,都被称之为“ 文人 ”或“ 文化人 ”,但其中的差异和距离,也许隔着千山万水呢。

但是好在自从认识了高厅长以后,我就渐渐地、不是快速而是匀速、不是刻意而是自然而然,开始了解和熟悉高厅长,渐渐地知道高厅长除了“ 厅长 ”之外的其他种种,开始认识了“ 画家 ”高云。

高云,就这样走进了我的写作视野中,所以,我今天要写的高云,是画家高云。

他分明是来考验我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的呵。

人与人有没有缘分是难以预料的,是不可强求的。我和高云的缘分,似乎没有什么必然性。但是有时候,缘分说来就来了。2013 年,我们两人走到了同一个小组,全国政协文艺界第二十八组。此后的整整五年,每年有十多天的时间,一起开会,一起学习,一起讨论,尤其是小组会的时候,常常会坐到一起。在全国性的会议上,江苏人和江苏人就显得特别亲、特别近了,哪怕只有两三个人,也会给人成群结队的感觉。

于是在会议时间,我们就进入了互相熟悉的打开模式。我不太清楚,高云对我的了解是不是逐步增加了,但我对高云的认知确实是渐渐地多了起来,厚实起来,并且越来越生动,越来越真实,越来越感动和打动我的内心世界。

高云是个早起的人。
17岁,插队农村劳动,开始自习绘画。

想想17岁的我,懵懵懂懂,在农村的学校念书,两眼一抹黑,人生的路根 本就不知道在哪里,文学的梦更是遥不可及。

高云不一样,17岁的他不仅拿了画笔,他已经有了人生的理想。我想,早 起的高云,之所以能够早早地就确定了自己的奋斗方向,这和他的家庭影响不无关系,尤其是他的父亲,收藏了很多大家、大师的作品,父亲对于艺术的挚爱和鉴赏水平,无疑是高云学习绘画的坚实基础,但那个毕竟是外部的因素,更关键、更重要的,一定是高云听到了自己的内心的声音。

我不太清楚,17 岁的少年高云,画下他的人生第一笔的时候,他想了什么, 他有没有想到,这一笔,是他今后所有的生活、所有的日子的起点,这一笔,开启了他人生的全部内容。他这一辈子,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曾改变,都不会改变。

这些我都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有一点我想是可以肯定的,就是17岁 的高云,内心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画吧。

这就是初心。这就是开始。早起后的努力,让高云有了第二个早:成名早。
17岁拿起画笔的高云,18岁就画出了平生第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小小神枪手》,这幅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处女作,一下子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且正式出版了。凭着这幅画,高云借调到宿迁县文化馆美工组。如果说17岁的画笔,还有些胆怯,还带着些对人生的试探,那么18岁《小小神枪手》助力的这一借调,促使高云目标更加明确、意志更加坚定地踏上了艺术创作之路。

用高云自己的话说 :那是我一生的转变。

果然,接下来,年纪轻轻的高云,成果就接连不断了 :

1975 年,19岁,国画《时时刻刻》首次入选江苏省青年美术作品展 ;

1978 年,22岁,考入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成为南京艺术学院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学子 ;

1981 年,25岁,出版第一本单行本连环画《灯花》,发行二十万册 ;

1982年,26岁,南京艺术学院毕业,毕业创作长卷《植物节》被南京艺术学院收藏。分配至江苏人民出版社美编室工作 ;

1983 年,27岁,应约创作《罗伦赶考》,在《连环画报》发表 ;

1984 年,28岁,作品首次赴国外 (瑞士) 展出,获集体特别荣誉奖。

1985年,29岁,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86 年,30岁,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一等荣誉奖。作品赴英国展出。

等等等等。成名真的很早啊! 我又想到我自己了。

30岁的我,虽然已经开始了文学写作,但是仍然懵懵懂懂,仍然是浑浑噩 噩,只顾埋头写字,不知道方向在哪里,那个散发着耀眼光芒的“奖”字, 还远在天边呢。

一个这么早起的人,碰到我这样一个相对迟缓的人,也是一种奇妙的平衡,相遇或许就是一种互补。

还是回到高云这里吧。

从17岁到30岁,13个年头,高云已经跨越了许多人一辈子也没有跨越的宽度,达到了许多人极尽全力也难以达到的高度。

可以想象,少年得志,风华正茂,年轻的高云该是如何的意气风发,如何的壮志凌云。

是的,成名要早。高云果然早早地成名了。

成名早当然是好事,谁不想早早成名。可是成名早,也是一个负担,也是一种压力,30岁的高云,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怎么走,走得如何,这是摆在年轻的高云面前的难题,是伴随着名气和荣誉一起来的难题。

成名早,创作量大,获得荣誉多,容易产生自满,产生审美疲劳;才华和精 力的过度消费,也会自我厌倦;如果不能创新,没有后劲,也许早早的,起点就是终点了。

我们且看高云如何面对成名早。

高云是淡定的。

也许他的名字里有个云字,成名后的高云云淡风轻。

因为云淡风轻,所以,早起的高云,又变得“迟缓”起来。高云有几个迟。

画了40多年,作品无数,按理说,在业内办高规格的个人画展是顺理成章 的事情,可是几十年来高云唯一的一次画展,却是办在社区的民间美术馆,直接面对百姓,践行了以精品奉献人民的理念。他在业内的正式个人画展,却迟迟没有来到。

画了40多年,获奖无数,出版个人画集应该也不是一件难事,可是高云一 直在推迟,一直到2014年,也就是他拿起画笔后的第41个年头,他人生中第一本个人画集才正式出版,高云集40年之积淀,不急不忙,缓缓而行,为的是给自己一份留得住的、经得起看的记忆。

画了40多年,好评无数,但是高云出手始终谨慎,他始终让自己处于“不 满意”的状态之中,对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不求速成......

所以,我们如果换个角度打量高云,早起的、早成名的他,同时又是淡定的、迟缓的。我想,这种节奏,正是来自于他的自信。他从来没有停步,从来没有放弃探索,他一直在努力,在创新,所以,在高云这里,没有疲劳,只有铆足的干劲,只有不断发生的变化和保持不变的初心。

我终于要说到高云的画了,这是我想避开却又避不开的话题。

我之所以想避开,是因为我不懂画,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对高云的画作指手画脚,说三道四,而之所以又避不开,则是因为高云的画,触及了我这个不懂画的外行的心灵和灵魂。

高云的画,多以人物为题材,人物大致有两种,古代的和现代的。而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始终贯穿在高云所有画作中的,我觉得有两个字 : 讲究。

讲究是风格,讲究是习惯,讲究更是灵魂。

高云是个讲究的人,穿着永远得体,脸上永远是谦和的微笑,咖啡要喝自磨的,红酒要讲究酒庄和年份,白酒也有他的标准......

通常都说,艺术来自于生活,而我对高云的感觉,却是一种倒置的印象,我觉得高云对于生活的讲究,恰恰来自于他对于艺术的讲究,是艺术的讲究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艺术的讲究,渗透了他的人生。

高云女性题材的《魂系马嵬》,这是一个千古悲剧,可是这个千古悲剧在高云的画中,体现出来的却是沉默和平静 :红衣禁军的怒,压抑在沉默中,白衫杨贵妃的悲,埋伏在平静中。完全可以直表胸意、淋漓尽致的大悲,它的展示手法却是曲折的,有着充分的内在张力,是深层次的,是一股看不见却感受得到的强大的暗流,因此,它会比表面化的大悲大喜,更能够一击而中人心。这幅作品色彩的运用,更是体现了画家的精心设置,将对题材的思考,对故事的审视,对历史的反思,融入了奇异惊艳的色彩。

《江南好》《了无一点尘凡气》《门里门外》等,无不是极致的精品,江南女子的气质扑面而来,那么的近切,那么的生动,让我们几乎能够听得见她们的呼吸,闻得到她们的气息,宁静背后的故事,微笑中藏着的心思,无不得力于画家的穿透人心的功力和精致、精细、敏锐、细腻的描绘。

还有那一组十分接地气的《都市行者》系列,处处弥漫着生活的烟火气,处处渗透着画家对于都市普通人群的关爱和呵护之情,以精湛高超的艺术手法,描绘出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这不是为讲究而做出来的讲究,这是有境界的讲究,是有独到想法的讲究,这是来自于生活感悟、理解了生活真谛的讲究。

从厚实的泥土中生长出来的这枝画笔,时时着墨于大地,服务于人民。在连环画获得成功之后,高云又开始设计创作邮票,将艺术的品位直接寄给普通百姓,既为群众服务,又以其精湛的艺术引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枚小小的原本很平常的邮票,成为艺术家和人民群众牵手相连的彩线。

有人评价高云的画 :“高贵而不炫富,雅淡而益显隽永。”真是恰如其分。

理想照进构图,思想融入色彩,情感牵引线条,品位穿透画面,这就是高云画作讲究的体现。

讲究,就是工匠精神。在当今这个快速前行的时代,工匠精神更加体现出它的难能可贵的价值和重大深远的意义。

一个人做一件事情讲究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讲究,要做到一辈子对艺术精益求精,就必须是一个顶真的人、执着的人。高云就是如此。认定目标,就要排除一切的干扰,向着目标前行。所以,早在上大学的时候,同学就送了他一个“个别人”的称号。

许多年来,他一方面担负着各种工作,和各种人打交道,而另一方面,他始终是一个“个别人”,他必须尽可能地放弃一切与画无关的人和事和应酬,才能尽全力当一个好画家。

面上合群,心里不合群,这不是虚伪,而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人宽容相助,对己严格要求。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宽阔,静静地吸纳生活养料、世道万象,再静静地用画笔吐出对生活、对世道万象的艺术的理解。

高云的这个“个别人”,让我特别的感同身受。一个艺术家的内心,一定是丰富复杂的,甚至是奇怪的,是不可捉摸的,别人从表面看不出来的。正如也有朋友对我的评价 :表面随和,内心孤寂。这样的说法,我不反对。这不是两面性,不是虚伪作假,而是真实。随和是送给别人的,孤独是留给自己的。

在我看来,高云也挺随和,总是笑眯眯的,因为颜值高,他的笑还很有迷惑性,让人倍感温暖。我不敢说有着温暖的笑容的高云,内心有多孤寂,但我知道,他的内心是独立的,奇特的,别人进不去的。

我平时更多地依靠感性去了解和认识他人,所以我写的高云,可能更多的是我直觉中的高云,与真实的高云,到底有几分相像,或者,到底相差了多远,我不知道。我只是把我对画家高云的一份敬重、一份感慨记录下来。

至于画家以外的高云,高厅长,高社长,或者其他的什么身份,其他的精彩生活,就让它们藏在背后,作为画家高云的广阔的背景和有力的支撑,让站在前台的画家高云,站得更高,走得更远,画得更精彩。

2019 年4月于南京

作品欣赏

对话安格尔之一 纸本 104cm x 80cm

对话安格尔之二 纸本 107cm x 80cm

《对话安格尔之四》102cm x 80cm

梦·鱼乐 纸本 172cm x 93cm

还记得我们吗 纸本 195cm x115cm

门里门外 纸本123cm x 88.5cm

期待

了无一点尘凡气 纸本138cm x 68cm

我·我们 纸本 173cm x 93cm



展览主办

佳山艺术空间

展览时间

2021.3.28-2021.5.28

(参观展览请关注公众号预约)

展览地址

佳山艺术空间

(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陵6号36幢)


| 相关机构
人民网                       中国美术家协会                    北大文化书法网                     北京正德书画院                    环球文化网                     作家网
光明网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大观网                     中国艺术收藏网                    贸讯网
人民艺术微信公众号
联系电话:1316186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