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学严谨 不慕繁华

发表时间:2020-02-15 00:00作者:人民艺术

——记著名教育家美术家姚治华先生

文_李优良

      姚治华,1932年9月2日出生,湖北孝感市人。曾受教于李可染、叶浅予、蒋兆和、李苦禅等名师。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兼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校长一职达十年之久,并曾任中国美术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华英才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延安鲁艺美术学院校友会美术委员主任、黄山写生画院院长、北京中外民间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会长等职。

      认识姚治华先生差不多十几年了,当年他在人民日报东面的红庙住,距离报社很近,所以经常到先生家里去,当时我正主持一个艺苑名家的栏目,姚治华先生很热情,还给我介绍了不少画家,比如马西光先生、汤文选先生等等。其中马西光先生是他亲自打好电话让我过去的,为我工作上给予很大的支持。以后经常在活动上见到他,有一天我去他家他告诉我他要画黄河,让我帮他找一些素材,于是我从摄影的图集中找了很多图片给他送过去。后来先生搬家,再加上骚扰电话太多,很难让他有时间静下心来创作,他索性就把原来的电话换了,这样一来就联系不上了,差不多七八年时间我没有到过先生的府上拜访。最近到一个画家老师家里,才得到姚治华先生最新的电话,就这样又和先生有机会见面了。
     近十年没见姚治华先生,他和之前没有太大的变化,年已八十五岁的他耳不聋、眼不花、腿脚还挺利索,只是写字的时候,手还是有一点颤。老朋友相见,也没有什么客套话,姚先生告诉我们说,近些年来年龄大了,很少出去参加活动,一些政府机构的重要任务都够自己忙乎了,其他的应酬一概谢绝了。姚先生很随和也很严谨,他的严谨不仅为艺,更是为人。我记得十年前有一天我在先生府上,他的一个学生到他家里,拿了一张报纸让先生看一下所谓的最近创作的作品,表面为请教姚老,实为在老师面前炫耀。那报道的标题说出来吓你一跳:“当代著名画家某某”。先生看了良久说,你以后不要再来我这里了,你都著名了,我还没著名,怎么敢教你呀!说的那个学生面上着实难看。姚治华先生说,画家一定要把画画好,用作品说话,浮躁之心、虚荣之心是要不得的,画了几天画就著名了,能成一个合格称职的画家就实属不易。听了这些话,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鞭策和教育。记得前两年有一本杂志要刊登我的一篇文章,在文章的尾部附有作者简历,稿样送过来欧阳中石先生认真读完,就把我的简历中“著名书法家”的“著名”给划掉了,我一下子就想到姚治华老师。
     在美术界姚治华先生的名字应该不陌生,在中国近代书画史上他的名字也会被浓墨重写。他创办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让刚刚文化苏醒的中国人有了课堂外学习书画的途径。他组织国内名家担任书画函大的教授,采取函授和面授相结合的方式,让很多人的兴趣爱好有了学习的途径。像欧阳中石、李铎、陈谋等都是书画函大的教授。至今有一些书画家的简历上仍然可见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的字样。姚治华先生利用中央美院教授的身份和资源为中国书画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担任了十多年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的校长,谈到这些姚先生依然十分兴奋。对于自己的艺术创作姚老说画画是自己立身之本,只是一生的修行,并无多大建树,先生的谦虚低调,更让我们看到一个艺术家的高大。

     姚治华先生是湖北人,不过说话已经完全没有湖北的口音了,对于自己与美术的渊源,先生说,他先前上的是中原大学政治学院,共和国成立那一年转到了文艺学院。当时政治环境需要,中原大学文艺学院结业就被分到《湖北文艺》任美术编辑,后又调到湖北省文联工作。大概在1956年考入中央美院版画系,第二年又转入中国画系,这样我才真正进入中国画学习的轨道中来。在版画系我和你们河南的陈天然先生是同学,当时我先后到山西永济永乐宫临摹壁画两个多月,后来又到敦煌石窟临摹壁画近三个月,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从传统中还是吸收了很多的养分。无论我的山水画,还是人物画都是有传统的元素在支撑,我认识先生很久,对姚先生的作品以及创作思路、艺术理念,我还是有一些了解。
     姚先生的画体裁很广泛,而且最重要的是很有生活气息,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是比较接地气。他的山水画,可以说是推陈出新,一改传统山水皴擦、勾染的方式,而改成姚氏独特的泼彩手法,用笔大胆豪放,用色明快强烈,吸收了绘画对光影的表达和描绘。他用水墨和色彩的交融形成肌理表达自己的艺术语言,给人以形式上和视觉上的新意,有无法之法的妙趣,有宛如天成的意境,丰富的色彩,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激情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他的山水画有巴山蜀水的神秘,也有黄山云海的梦幻,有燕北山水的悲壮,更有湘皖山水的灵秀,可以看出他披尽奇峰、富藏胸间、跋涉千山万水的历程。在大漠草原,他的笔下是那么辽阔,牧羊人的长鞭,挥之千里的气势让人身临其境,尤其是他代表作的《美菇河畔》:河边绿草如茵的滩涂上,几个少数民族的妙龄女子背着竹篓,在河边洗衣说笑,嬉戏,挑一担水回去,多么恬淡优美的画面,富有诗意的美好,更有时代的气息。一幅《天山情》让我们想到草原英雄小姐妹,在白雪皑皑的远山下,青杉显得那么挺拔,近处是绿色的草地,藏族的牧马人手持套马杆在河边张望着对面的雪山,身后几匹马张望着,等待着主人的决策和命令。雪山在姚老师的笔下是蓝白色的调子,运笔如斧劈、刀砍,让人感到山的气势和气温的寒冷,人物身上的一点红色让这个画面活跃起来。欣赏姚老的画你能感触到他的胸怀、他的经历、他的才情、他的执着。谈到自己的绘画姚治华先生说,我跟随李可染先生学画时,先生讲过中国画一定要扎好根,作为艺术家一定要把根扎好,这样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不然开的花就容易谢。像少林武功、千手观音,这些民族的东西,都很受世界欢迎,所以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的画不是简单的与世界文化搞混血儿,而是要触碰,要批判的学习,这样才能适应时代民族艺术的发展。

      以前我看过更多的是姚治华先生的山水画,这次先生嘱咐我在排版时一定发我几张人物画,其实先生的人物画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他见我满脸的疑惑,就为我拿出一本人美社出版的大红袍画册,不曾想姚先生的人物画竟是这样不凡的造谐。其中的一张《更喜岷山千里雪》的作品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眼球,巍峨的雪山之下,毛泽东和周恩来同志迈着矫健的步伐带领着部队人马正在行进中,那坚毅自信的目光中写满了胜利在望的希冀。毛泽东与周恩来冒着飞舞的大雪和寒风,向着前方走着,身后是鲜艳的党旗,天苍苍地茫茫,浩然正气,勇往直前,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构图气势磅礴,让人感动,让人敬颂。一幅《雪夜出诊》生动的描绘了一个风雪之夜,一个乡村医生冒着寒冷治病救人的情景和神态,右手拿着听诊器,左手还没有穿到衣袖里,一边的可能是他的爱人或是工作人员为他提着马灯,风很大、雪很深、心很急,让人为之心惊。这种手法和形式,足已说明姚治华先生对人物内心细腻的刻画,对人物画娴熟的表现技巧,和丰富的想象空间,这些画基本上是线描与墨色的结合,有一些连环画是兼工带写的表现方式。《欢乐的火把节》则是一幅完全工笔重彩的人物场景作品,画面描绘了彝族人节日的氛围,他们手拉手围着篝火,跳起欢快的舞蹈,边上站满了男女老少观看着,熊熊的火焰红黄相间,把天照的红彤彤的。这幅画采用了勾线填色的方式,用笔细腻,造型工整,设色鲜艳,极富装饰效果,人物的衣裙关系处理的柔顺轻盈,可以看出姚先生对壁画线条造型的凝炼。整个画面看出对色彩上的把握和思考,人物画应该是绘画中具象的表达,相对其他画种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不仅画出想象,更要画出精神。姚老对人物画的创作在我看来当在其山水之上,令我们叹为观止。什么是大家,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有自己丰富的创作技法与经验,影响一个时期的画坛和画风,这些姚治华先生都有过之的。他是一个学者、一个艺术家、一个教育家。

     在中央美院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姚治华先生念念不忘的是那些大师们的教导,使他们在教学与创作中始终不偏离方向。他说,学艺术是寂寞之道,需要苦练外功和内功,所谓的外功就造型能力,笔墨技巧,造型实际上是蔡若虹先生说的“四写”:慢写、临写、速写、默写这些基本功的训练,当然不能缺的是笔墨的训练和书法基本功的训练。那么内功就是学识修养,文化修养,艺术修养,诗词修养,让您的作品有品位,有诗意,有内涵。那么达到这些我认为要有三方面的结合点,即:传统生活创造,中国画一定要研究传统,在这方面我们的老一辈树立了很多榜样。像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李苦禅诸先生极注重对传统的研究,他们在教学中把传统的东西真正教给你,而且要你去实践,并要求一定要植根现实生活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时代精神的作品。刚进美院的时候就记得李可染先生的话:“您想搞艺术,想成为艺术家,需知是不容易的,艺术家要具备四个条件:要有哲学家的头脑,科学家的毅力,诗人的感情和杂技团的本领,其实培养艺术家比培养科学家还难。”谈到当今画坛的一些现象,姚先生说希望艺术家都能冷静的思考一下,少一点应酬,少一点浮躁,中国画不能被世风所左右,更不能越洋越怪,也不能泥古重复,更不能让艺术家成为金钱市场的奴隶,要对得起自己艺术家的名头。
     先生拿出了最近社会上给他出的豪华画册,我一幅幅的欣赏着这些装帧精美的巨著,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很庆幸艺术家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不觉得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该告别的时间。姚老特地来到书房为杂志社题写了“人民艺术”四个大字,并说这次写的不好,下次准备一下写好再给你们,走到先生的小区门口,我们没有磁卡出不了门,于是只能等到院内有人过来随行其后吧!(王伟欣)

  扫一扫关注人民艺术网公众微信


| 相关机构
人民网                       中国美术家协会                    北大文化书法网                     北京正德书画院                    环球文化网                     作家网
光明网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大观网                     中国艺术收藏网                    贸讯网
人民艺术微信公众号
联系电话:1316186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