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名联赠送李嘉诚,七零后少壮书法家走上前台 一一藏界聚焦的学者书法家李优良

发表时间:2022-09-23 14:44


【编者按:这是刊发于《海峡两岸》杂志七月刊的一篇文章,用四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青年书法家李优良先生的艺术之路。因为近期我们微蓝优品艺术馆升级改造,连带“艺根金”公众号也停止更新了一段时间。今天,以“收藏界聚焦的学者型书法家李优良先生”为起点,我们重新启动“艺术品资产优化”的新征程。以下为文章正文。】


他,少年时期已是远近闻名的书画才子。书法是那个物质馈乏年代的精神寄托,13岁时,这个懵懂少年,就应邀为刚毕业一年多的母校题写“陈古洞学校”牌匾,并长期悬挂;


他,是别具一格的散文家。文字直白而不浅白,不造作不虚妄,用平白直叙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叙述的虽为极其平常的生活琐事,却于小事中蕴含宏大的时代印迹,因之荣获“2012年中国当代散文奖”;


他,是传统文化艺术的领航者。为弘扬中华传统书画艺术,他把人民日报《信息导刊》开辟两年之久的“书画鉴赏”个人专栏,发展成一本知名全国的杂志《人民艺术》,又把一本杂志“闭环”成为人民艺术创作院推广文化艺术产业化的标志。


图片


【青年书法家李优良】


他,是洛阳这片文化沃土的一张名片。学习中文,从事新闻工作的他,把自己的书法和文章变成新时期的“洛阳纸贵”;他的所有艺术表现形式如书法、绘画、诗文、演讲无不彰显其独有的艺术禀赋和人格学养,成为艺海航行的“新时代舵手”;

他,就是艺坛中坚,新时期中国新家风家训文化倡导者,书坛翘楚李优良。


追梦少年


“我长大了,要成为的苏东坡、唐伯虎、郑板桥。那样风流倜傥又诗书才华的才子”,在小伙伴们充满惊讶加艳羡的目光中,李优良骄傲地宣布着自己的“伟大梦想”。


微信图片_20220923144715.jpg

【《海峡两岸》p92】


对一个六七岁就开始翻阅当小学老师的父亲收藏《诗经》、《史记》等经典书籍的少年,把字写好的梦想仿佛是一颗种子,在他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

陈古洞村是“中国书法之乡”河南新安县的一个小村庄,作为仰韶文化的集中分布区,悠久的人文历史增加了河洛文化的厚重。这个从秦王朝就设置的县城,是洛阳市组团县之一,距离市中心城区只有30分钟车程。

“十三朝故都”的洛阳,不但有闻名于世的龙门石窟、千唐志斋,还是神笔王铎的故乡。优渥的书法资源,成为李优良追梦的“翅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同龄书法家中观看临摹石碑最多的人中,李优良绝对能排进前三位。

龙门石窟有碑刻题记近3000块,这些碑刻书体大多是在汉隶和晋楷的基础上演化而来,既兼隶书格调,又孕楷书因素的独特风格,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

除了课余时间与小伙伴骑自行车到龙门石窟现场看碑,李优良还从《龙门二十品》入手精研魏碑,他找来适合自己性情的碑刻,朝乾夕惕临池不辍,经过数年的努力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基础。

千唐志斋是中国唯一的墓志铭博物馆,珍藏了唐及历代墓志石刻1400余件而闻名于世。因为离家距离不远,李优良是千唐志斋的常客。


微信图片_20220923144720.jpg


【《海峡两岸》p93】


王铎是书法史上的“中兴之主”。李优良经常到位于洛阳孟津的王铎故居书法馆观摩学习,那里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天香楼帖》等碑刻300余件。

喜爱书法,李优良甚至达到了见碑即观的痴迷地步。由于既要上学又要帮家里干活,他没有太多空闲时间练字。只好利用大人们的午休间隙,顶着大太阳一个人跑到坟地,痴痴看着墓碑上的文字,一笔一画地描摹揣摩。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

数以千计的观碑和数不清的临帖,为李优良奠定了坚实的碑帖兼容基础。体现在书法上,以王羲之、王献之、王铎“三王”帖学为意蕴,结构严谨,笔法多变,并充满灵气,在保持古典情怀的同时,体现一种闲适高雅的人文气质。

初战告捷,李优良这个追梦少年成为当地同龄人中,小有名气的“小才子”。

逆风飞扬

问:“你是想写好(字),还是想写坏?”

李优良怯怯地回答:“既然找到老师了,当然是想写好(字)。”

答:“那就找一本自己喜欢的字帖,一直临到神似为准。”

这是1999年前后,李优良初次拜见老师欧阳中石的对话。


图片


《中国民族博览》杂志封面报道,李优良与中石老师合影】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李优良的大学时光,过得忙碌而充实。他选择边读书边打工的生存模式,有时候晚上十点多了才从勤工俭学的书店下班。

尽管如此,李优良还是没有放下手中的毛笔,一有时间就认真临帖练习;1997年,尚在北京师范大学求学的他,就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写字好成为李优良迈向未来的第一个台阶。毕业后,到人民日报社实习的他竟然因此被报社留用。

1998年,为筹备国庆五十周年献礼活动,人民日报社与中央文献研究室,联合出版建国五十周年大型纪实文献性画册《中国》,李优良又因书法好的优势,负责献礼画册的“书法卷”采编工作。

李优良就这样开始了与欧阳中石、沈鹏、启功等书法大师的“对话”,并先后得到费新我 、刘炳森、 李铎、谢云、 张世简、 秦岭云等当代书画大家指教。

严师出高徒。外表随和的欧阳中石先生,在书法教育上却是出了名的严苛,鲜有学生“遭受”表扬。

在“写好字坏字”对话不久,李优良就领教了中石先生的严格。

2004年的一天下午,李优良和几个同学在中石先生的书房上课。

中石先生的书桌不大,铺的是一块蓝色军毯。老师让同学们在他的书案上每人写一个字。见同学们迟疑,李优良就率先站起来写了一个字。

中石老师于是拿起李优良写的字,面向学生们问:“你们知不知道古人为什么要有双勾临摹、填墨的练习?”

见大家疑惑,中石老师给出了答案:目的是锻炼你的“驭毫能力”,主要是笔法以及墨法的运用。临摹法帖,形似不难但达到神似绝非易事。

中石老师于是顺便现场布置作业,给在坐的每位同学写了一个字,题款盖章后,让拿回家临摹,一周之后交临摹或描红作品。

“中石先生给我写的是‘泰’字,这个字装裱后一直挂在我的书房里。”李优良坦言,中石先生检查作业的方法让你不敢有稍许偷懒,他将临摹作品与原作重叠后,在逆光状态下看字的重合度及透光度,前者检查驭毫能力,后者检验用墨水平。

名师指点再加上深厚的文史功底“涵养”,李优良的书法实现了“质的跨越”:作品因体现出明显的“李氏风格”,被业内称为“李氏现象”。


图片


【《海峡两岸》p95】


抓住机会学习与利用机会推广书法文化,在李优良的心目中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1999年上半年,人民日报拟采访一批建国五十年来为祖国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华侨,李优良随同事一起去汕头采访李嘉诚。

彼时的李嘉诚,在家乡捐建了汕头大学,担任校董会主席。接待采访的当地侨办主任,得知李优良是“媒体圈知名书法家”,就想让他写一幅书法作品当“伴手礼”,李优良欣然同意。

关键是写什么?

经与李嘉诚办公室沟通,得到的答复是以左宗棠两句话为主,改写一幅对联。上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不变,而原下联“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中,将“就平处坐”改为“寻平处住”。

一幅隶书长联而已,李优良一挥而就。

对李嘉诚的采访,是李优良记者采访生涯中的一朵浪花,或者,至多是一朵较亮丽的浪花;但是,它却成为李优良书法成长中的早期“标志性符号”。

十多年后,在某电视台播出采访李嘉诚的节目中,有人偶然发现李嘉诚办公室挂着的对联,竟然就是李优良改写的左宗棠对联。


图片


自此,李优良被贴上了“首富李嘉诚收藏书法家”的标签。虽然李优良觉得这个标签比较“扎眼”,还是被他的学生们评为“21世纪李优良大事之亚军”。

进入新世纪,李优良大事的“冠军”事件,自然是向中石先生执弟子礼的拜师仪式。

20013年,李优良书法作品展在北京饭店举办。

当中石先生在开幕式致辞结束时,李优良恭敬地给老师端了一杯茶,并郑重地向老师鞠躬致谢。

从大学课堂里聆听中石先生讲课的学生,到“执弟子礼”、“行拜师礼”的入室弟子,李优良的开心程度可以想象。共享与见证这一开心时刻的,还包括参加画展的著名漫画家方成、张黎上将等嘉宾。


同舟同济


2021年7月19日以来,河南多地遭受了罕见的暴雨洪灾。

灾情发生后,李优良第一时间联系灾情严重的新乡市,与该市相关领导沟通协调,了解当地情况和当前灾区所急需的物资;同时,他与收藏自己书法作品但从未谋面的广东揭阳施坚锐先生联系。

经由施先生协调,广东省慈善总会捐赠10万元的定向救灾资金,同时,施先生还组织广东揭阳慈善服务中心、广东揭阳市揭东区蓝天救援队等单位组成救援小组,组织两辆20米长的大卡车,装满价值70多万元的救生衣、冲锋舟、药品等上万件救灾物资,从广东揭阳直达河南新乡等地灾区参与救援。

“既然我是人民艺术这艘船的船长,那么,我就必须组织大家与灾区人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其实,李优良还有一个没有明说的“潜台词”:是家乡这片沃土的滋养,才有了我现在所有的成绩。

2005年,“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书画大展”在国家博物馆圆满举办。此后不久,“华夏文明之源”的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圆满成功。

“想要项目申报成功,就要先让项目主体在世人面前整体亮相。”作为“殷墟申遗展”的总策划师,李优良可谓殚精竭虑:“华夏文明群星璀璨,需要发掘整理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殷墟必须搭上这班车!”

殷墟申遗成功,李优良功不可没。为此,河南省及安阳市政府专门为他致感谢信。

2006年,李优良在牡丹花会期间应邀回洛阳,参加由洛阳市委宣传部等主办的“情系故乡·李优良书法作品展”。在回陈古洞村看望父老乡亲时,他听到了村子道路改造缺钱的消息。


图片


那是给李优良童年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条路。从村里到磁涧镇办事、上学,要经过一条土路和一个大坡,一下雨就满地泥泞,行走艰难。如今路桥改造缺少资金,怎么办?

李优良于是便多方奔走,最终筹齐了资金,使大桥如期完工,他还为大桥题写了“同心桥”三个大字。

2014年,李优良被河南省政府授于"德艺双馨爱心艺术家"称号。

最近,李优良又在筹划一项大事,在他的多方奔走努力下,新安书法文化博物馆已正式提上议程,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筹备委员会。

可以预见,这个位于新安景区,由冯其庸先生生前题写馆名的博物馆,对新安文化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行稳致远


“‘新’这个字,是从甲骨文演化而来的,其意为用刀斧劈开原木,后来引申为‘开辟性的、前所未有的’含义;‘安’这个字,宝盖头表示房屋,房中有个‘女’即为安,引申为家,回到家里,见到妈妈,便安心、安稳。这就是咱们新安县‘新’和‘安’两个字的演变历程。”

这是李优良“书法、汉字与文化系列讲座”的开场白,地点是新安县西关小学。

作为从山村里走出来的农家孩子,李优良忘不了这片生他养他的热土,他愿通过传播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播下希望和梦想的种子。

为支持家乡的发展,人民艺术院仅在洛阳就设立三家分支机构,有文化交流中心,创作中心、摄影中心,并且积极开展卓有成效的文化活动,比如开展文化扶贫,人民艺术进基层到校园等,在他老家新安县,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李优良都去讲过课,他要用自己的知识回报家乡。


图片


2000年,李优良曾在爱人面前放出豪言壮语:“10年内,我要办个人书法作品展,要出版个人专著,要站在北京大学的讲台上。”

当时,爱人觉得他说的话太不靠谱,因为当时他只是人民日报社一名普通的记者,实现其中任何一个目标都很难,更不要说三个了。

然而,不到10年,李优良的目标就全实现了,他多次应邀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北京大学、安阳、洛阳、新安等地举办个人艺术展;书作被西安碑林、庐山、黄山、张家界等风景名胜区摩崖镌刻。出版了《学书心得》《无心漫谭》等专著,被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兼职教授。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李优良的书法作品被作为国礼,分别赠送给博茨瓦纳总统夫人、加纳外长、利比亚外长及其夫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书法艺术的墨海中,李优良正成为行稳致远的代表性力量。


(文/王开峰   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海峡两岸》杂志副总编辑)




| 相关机构
人民网                       中国美术家协会                    北大文化书法网                     北京正德书画院                    环球文化网                     作家网
光明网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大观网                     中国艺术收藏网                    贸讯网
人民艺术微信公众号
联系电话:1316186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