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我笔写我胸——曾昭桂的山水画境

发表时间:2023-05-25 19:31

作者|孙维林


前些日,曾昭桂嘱我刻一方大印——“管他南宗与北宗,我以我笔写我胸”,字句是他自撰的,我思忖,这家伙太“狂”了,有些气魄和胆量,敢于叛逆和叫板,还真有点“舍我其谁”的艺术范儿。话虽这么说,画作最有发言权,那么就让我们走进他所营造的山水世界。


图片


腕底山水,胸中逸气,幻化出一幅幅唯美的画境,这画境是诗意的、梦幻的,又是写真的、抒情的,在带给人一种审美愉悦的同时,又会引发观者情感上的认同,心灵上的共鸣,让人沉浸在无尽的诗情画意当中。这就是曾昭桂山水画的魅力所在。


微信图片_20230525193234.jpg


“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曾昭桂崇尚自然,寄情山水,热爱生活,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充满无比挚爱之情,他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水则意溢于水,注重从大自然的阴阳开合中获取灵感,从四季轮回的时序中感悟真谛,从闲适的生活场景中陶冶性情,从深刻的体悟中升华思想境界。摹山水以自适,泼笔墨以寄怀。他创作每一幅画作,都洋溢热情,满怀真情,饱含激情,恣意挥洒,倾心流露,以此表达内心炽热的情愫,传递对大美中国的溢美之情。


图片


细观曾昭桂的山水画作,我总感觉他是“北人南相”。曾昭桂是地道的东北人,而画作更多呈现的是南方的景致,山壑的险峻嶙峋、涧水的长流激湍、树木的蓊郁勃发、云雾的缭绕缥缈、水汽的氤氲蒸腾,民居的地域特征,可以说,地理中国的指向十分明显。

曾昭桂性情、才情集于一身并诉诸笔墨,尽得空灵之气和雄健之美,形成雄奇野逸、冷隽峭幽的艺术风格。曾昭桂具有扎实的笔墨技巧、超凡的造型能力、丰富的表现手段,每作一画,必调动各种绘画要素,将这些要素浑化无迹地加以整合、调合、融合在一幅作品当中,通过特定的艺术形式和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直抒胸臆,表情达意,较好地诠释了中国画的笔墨精神。


图片


曾昭桂非常讲究用笔,以笔法求骨气。黄宾虹曾总结用笔法则:“用笔须平,如锥画沙;用笔须圆,如折钗股;用笔须留,如屋漏痕;用笔须重,如高山坠石”,在曾昭桂的画作中总能寻找到这些笔法的影子,随意而得法,变换而合规,纵横捭阖,变化多端,不仅支撑起画面的总体架构,勾勒出物象的外在表征,而且彰显了画作的风格走向和内含意蕴。曾昭桂能够灵活运用点染勾皴擦创作方法,他“大胆落墨,小心收拾”,强调书写性,一笔一划绝不敷衍,一招一式绝不炫技,无论中锋、侧锋、逆峰用笔,还是提、按、转、折,都指实掌虚,踏踏实实心向笔墨,使得画作舒朗通透、浓淡清迈。他善用斧劈皴、披麻皴,总是大笔纷披、逸笔草草勾勒出山体走势、肌理明暗、凸凹向背,巧用勾染擦一气呵成。山拥水而雄强,水依山而灵秀,曾昭桂画水的摇曳多姿、万种风情,或一泻千尺,或涓涓细流,或咆哮奔涌,或静谧幽深,瀑、涧、溪、潭、滩、江、河、海,不断变换用笔,使物象悉表画端。他善用线描法,精准状物,草叶的葳蕤、树木的盘曲、飞禽的动姿、屋舍的错落、篷船的游弋,等等,皆一丝不苟地精心排布,用心勾摹,凸显“工”与“写”的结合,具象与意象的统一,这些画作既可远观,让人感受其气势,又可近瞻,体味其匠心,“致广大而尽精微”,能于粗犷处见魂魄,于细微处见精神。


微信图片_20230525193247.jpg


曾昭桂非常讲究用墨,以墨色求意蕴。他推崇“画道之中,水墨为上”,强调“墨分五彩”“尚纯而戒驳”,他对墨的焦、浓、重、淡、清“五色”有着稳控的把握能力。整体上看,曾昭桂画作以黑、灰、白色调为主,他对浓墨法、淡墨法、泼墨法、破墨法、渍墨法、焦墨法、宿墨法都能运用自如,浓淡干湿掌握得恰到好处,单纯而丰富,含蓄而气足,洗尽铅华,卓尔名贵。他善以大体量积、染、冲、叠形成层次丰富的墨气团块,表现光怪陆离、变化万千的精彩世界,往往使画面得象外之象、味外之旨。这里,用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黄宾虹讲:“墨法妙于用水,水墨神化,仍在笔力,笔力有亏,墨无光彩”,辩证地总结了用水、用墨、用笔的关系。毫无疑问,用墨之妙,全在用水,水与墨相互激荡、冲撞、漫漶,墨因水荡而幻化,水因墨存而迹留,水墨交融,变化莫测,亦真亦幻,往往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曾昭桂画作以气韵取胜,全凭大水大墨的泼洒,用活泼的水墨造成云烟蒸腾、雨雾迷蒙、水汽淋漓、霞光通透的氛围,巧妙地把行云流水烘托出来,大象无形,气脉贯通,贯穿起画面的其他物象,使山愈幽、水愈秀,山水清音,一派天籁。


图片


曾昭桂对使用色彩比较苛求。在以水墨为主基调的画面上,只是用淡淡的花青、赭石加以渲染,有时为了增加画面的亮度,他也会根据画面物象用些许石绿、曙红、淡粉点染,用色极其吝啬。实际上,少用色增加了绘画的难度,画面的丰富性会大打折扣,这也反证了曾昭桂向难而行,苦心孤诣创作水墨山水画所达到的高度。

曾昭桂画作构图饱满,四角少留白,喜用平远法,近、中、远景交待清晰,逻辑关系缜密,气脉相连相通。“文似看山不喜平”,曾昭桂善“造势”,不受透视规律的限制,主张开合有度,虚实相生,画面密处愈密,疏处愈疏,疏而有物,密而不闷,强调“横变纵化”(魏晋王微《叙话》),左顾右盼,动静对比,宾主呼应。总之,他能制造矛盾也能解决矛盾,“极高明而道中庸”,平衡好各物象之间的秩序关系,使画面和谐统一。


微信图片_20230525193250.jpg


曾昭桂之所以能创作出这么多山水画佳构,得益于他师造化、师古贤、师良师。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曾昭桂的创作源泉来自于他的采风写生。“道法自然”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不二法门,旨在“穷其理,摄其真”,曾昭桂恪守其理。他的足迹曾遍布祖国名山大川,乡野村寨,他选胜探幽,心游万仞,得山水清气,极天地大观,他以“昔日黄山是我师,今日我是黄山友”(刘海粟)的恒心与毅力,以“胸中富丘壑,腕底有鬼神”(齐白石)的远见与卓识,以“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的包容与积淀,达到“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的境地,由此,他能胸罗万象,吞吐八方,澄怀味象。毫无疑问,高强度的写生实践与大批量的素材积累,开阔了他绘画的宏大视野,夯实了他绘画的丰厚底蕴,坚定了他绘画的笔墨自信,同时也为祖国山河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生态档案,为后世留下了艺术化的人文资源。


微信图片_20230525193254.jpg


尊重传统,敬畏经典,师法古贤,吸吮精华,使得曾昭桂画作根脉深厚,传承有序。中国山水画滥觞于晋,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精品力作,创造了中国山水画的辉煌,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板块。曾昭桂深知,只有继承传统,心仪经典,在传统中讨生活,才能不跑偏、不入邪、不浮躁,才能水有源、树有根、末有本。在四十多年的绘画艺术实践中,他历数自己的学习经历,先临摹“用笔用墨俱佳”的元画,次摹“结构平稳,不易入邪道”的明画,再摹唐画,使“学能追古”,最后摹宋画,令笔墨“法备而多变”,看来王翚所说的“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对他有很大的启发。他首尾研习元宋名画,形成了一个闭环,体现了他的大智慧,实际上他找到了开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密码和钥匙,因为宋元山水画达到了抒情写意山水画的高峰。早年他对马远、夏圭、黄公望、倪瓒等画作手摹心追,并一以贯之把宋元画风作为底色,这锁定了他作品的高逸格调,现在我们来看,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总能发现蕴藏在其中的宋元山水画基因。


微信图片_20230525193305.jpg


在曾昭桂的绘画生涯中,最大的幸事是他遇到了自己的恩师宋雨桂。宋雨桂名噪海内外,是一代山水画大家,其《新富春山居图》《黄河雄姿》《苏醒》等奠定了他在中国美术史的地位。二十多年前,曾昭桂就追随恩师左右,在朝夕相处中,恩师给与他莫大的鼓励和鞭策,教给他为人为艺的道理,传授给他绘画技艺,他办展,恩师题词;他出集,恩师作序;他写生,恩师题签;他画了好画,恩师题款激赏。这里,我们不妨选取一段宋雨桂对他的评价:“曾君乃曾子后裔,自幼承受家学,孔孟之道深刻骨髓,懂得立品立人,笔墨外自有正大光明之概论。为人刚毅坦诚,敏行讷言,不事张扬,心无妄言,参禅道守得寂寞,心安理得不为外物所扰,自在人格德行完善修为过程中的道理。他重风骨,求神韵,真诚而无浮躁媚俗之气,画自然显现出浑厚生动水墨韵味,有宋元源流,更有自家独特风貌”。从中可看出,恩师对他的为人为艺做了很高的褒奖。


图片


作为高徒,曾昭桂克绍乃师,祖述嫡脉,他从恩师那里得到了真传,那就是“师其心而不师其迹”,“画无定法,非无法”,正如齐白石所说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对比师徒作品,可看出诸多“同与不同”来。相同的,在作品的风格与格调上,都追求大气磅礴,奇诡雄健的画风,在作品的笔墨技巧上,都是笔力苍劲奇崛,墨色酣畅陆离;不同的,宋雨桂已在山水画界树立起了高标,达到了巅峰状态,“煌煌如中天之日,赫赫如朝夕之霞”(吴云华语),曾昭桂信奉恩师所言:“我把太阳捏在手心,让它或扁或圆”,他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得师画之神而离师画之貌,刻意避免与恩师面目的雷同,有意拉开距离,在不断纯化自己绘画个性语言的过程中,营造属于自家风貌的山水范式。

尽管曾昭桂漠视和淡化中国山水画南北宗的分野,模糊其概念质的规定性,但依我看,他深谙“文则南、硬则北”的南北宗划分,将“文”的柔美与“硬”的壮美和谐地统一在其画面中,生成具有自家风范的绘画语言符号。通过画作我理解了,他的“狂”并不是不唯宗、不唯派,漫无目的的历史虚无,狂妄自大的发飙使很,而是在作画时融性情于笔墨,藏技法于无形,追求心无旁骛、心手双畅,以期达到天人合一、人笔合一的忘我境界。

择一而从,许之终生。曾昭桂视绘画为生命,尽管已过花甲之年,依然脚不歇、心不倦、手不停,模山范水,问道求知,在生命的长度中增加厚度。“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坚信,曾昭桂一定会不畏险途,勇攀高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相关机构
人民网                       中国美术家协会                    北大文化书法网                     北京正德书画院                    环球文化网                     作家网
光明网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大观网                     中国艺术收藏网                    贸讯网
人民艺术微信公众号
联系电话:1316186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