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华作品欣赏

发表时间:2023-11-11 12:50

创 作 随 感


继参加2009年“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创作油画《抗美援朝跨过鸭绿江》;2016年“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创作油画《土尔扈特回归祖国》之后;又有幸参加“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美术创作工程”,创作油画《新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红船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美术精品创作工程”创作油画《挺进中原——刘邓大军过黄泛区》等作品。通过这一系列的创作活动,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创作重大历史题材绘画,即是史命担当,又是综合艺术修养,表达能力的全面考验、锻炼、提升。受益匪浅、感触陂多。下面仅就创作《新政治协商会议》,一画浅谈心得体会。

一、不断加深对历史题材主题的挖掘,寻找其内涵的特殊点。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和当代的诸多重大历史题材绘画作品,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克服概念化、简单化、雷同化、流于图解式或大合影式的平庸乏味,缺少题材自身个性特点的真实感,从而丧失感染力。为避免这些通病,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始终把握对所要表现题材主题思想、文化内涵的挖掘和研究,认真的学习党史及有关典籍文献资料(文字、图像、实物),实践证明,这些基础性工作越充分,创作构思的主观想象力和思维空间就越宽阔、自由。我们反复观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我们走在大路上”,专题历史文献片中记录有关1949年“新政协会议”筹备、胜利召开,及开国大典等片段,将视点和情感回归到当时的历史真实境遇之中。以加深对新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前后、背景和重大历史意义及深远政治影响的了解和感受。使我们认识到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是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前奏和序曲。会议的召开,标志着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取得了历史性伟大胜利;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治制度正式确立。在中国政治发展历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历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毛主席在新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向全世界豪迈地宣告“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历史上,它表明占人类总数1/4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他还预言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民被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民族出现于世界。毛主席这些铿锵有力、内涵深刻的讲话,极大地激活了我们脑海中形象思维的波涛,调动起澎湃汹涌的创作激情。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参加政协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的代表。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选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会(10月9日,毛泽东当选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个共同纲领成为人民的大宪章,在一个时期内起着新中国临时宪法的作用,会议通过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一致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陈毅等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会议通过北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改为北京。决定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全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大团结。这些丰富的内容为我们构思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特定情节、形象表情……,提供了充分确凿的素材和依据。新政协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几亿人口的伟大民族从此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治制度的国家,从此中华民族的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这是中国人民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结点,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的起点。随着创作构思的不断深入推进,我们愈加认识到“新政协会议”一画主题内涵的重大与深邃。如何用绘画语言来表现这一非同寻常的会议,留下这特殊时刻的历史形象痕迹;如何鲜明地体现出这个会议的个案特色,既有别于其它会议的形象特殊点。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创作构思与制作的全过程。我们将整体画面的基调定为庄严、恢宏、热烈、喜庆,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先后构思了‘毛主席和政协代表们在一起’,‘庆祝新政协会议胜利结束’,‘毛主席参加政协会议,筹备会小组讨论’等草图方案。但均不理想,画面多局限于图解式说明,构图面孔陈旧,包孕不了这一重大主题,也看不出此次会议的特殊面目。于是我们又下大力气,进一步深入挖掘这一重大历史题材的主题思想文化内涵,寻找更适合于绘画语言表达的瞬间和情节,再次反复观看纪录片,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认真研究思考,其中会议结束时,在代表们向大会和毛主席献锦旗祝贺的情节中,一面绣着“中国人民胜利万岁”金光闪闪八个大字的锦旗,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使我们眼前一亮,中国人民的胜利不正是这幅作品主题和所要表现的深刻思想文化内涵吗!新政协会议的召开,筹备新中国的成立正是亿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民族独立,民主富强而为之英勇奋斗、不畏流血牺牲、前赴后继而取得伟大胜利。这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于是我们便以庆祝“中国人民胜利万岁”为作品主题的灵魂,作为构思新的切入点,把对这一主题更深层的理解,对伟大人民、伟大领袖的高度热爱之情倾注于新的构思之中。以鲜红的绢绣着“中国人民胜利万岁”的锦旗、毛主席庄重而亲切的形象和庄严的政协会徽三者组成画面中心、定为画眼。其它如左右两侧的人群、会场环境、道具等围绕着中心来设置展开,画面的整体构架便搭建起来了。


微信图片_20231111124442.jpg

二、关于表现形式

在作品的构思草图阶段,便同时考虑采用什么形式和艺术语言来更好的表现主题。一切形式都是为了表现画家对作品主题思想的情感,表现思想情感所寄托的意象,表现这意象所传达的境界。鉴于“新政协会议”一画中所出现的会场、舞台、幕布、旗帜、地毯、讲台等设置必须符合于当时真实情节的需要(会场是在中南海怀仁堂临时改建的)。为利于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我们决定采用平面化构成,强调二维空间的形式语言来表现更为合适,减弱焦点透视和光影效应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在写实具象造型基础上,自然融合更加主观自由的装饰画长处(画面多处出现平面图案样式,如领袖象、会徽、旗帜、幕布、民族服饰等);吸纳大众喜爱的年画元素,形式简括、形象强烈、鲜明的版画特色。兼收并蓄,适度彰显民族民间艺术特色和情趣。力求既有上世纪50年代气息,又具有当代绘画语境成分的新面貌。努力做到“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不能忘了我们是以当代画家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语言去表现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题材。所以作品审美品格的时代感与当代性是必须要考虑的。

在画面构图的形式构成上,我们将具体形象中隐含着的抽象因素与规则加以主观调动,设置成有意味的图像组合,从而加强了画面整体的形式感。例如占整体画面面积1/3的背景幕布那重复折叠的垂直长线、画面左右两侧人群服装的垂直短线、会场舞台台阶的平行横直线、画面两侧红旗的斜长线、锦旗、领袖像那不同形状的几何方形、会徽的圆形……。将其有秩序的组合成即有统一庄重、宏伟韵律,又有高低错落、相互对比、相互光顾、穿插呼应、生动活泼、点、线、面丰富变化的整体态势。以毛主席形象和会徽,绣有“中国人民胜利万岁”的鲜红锦旗为中心,两组人群簇拥左右,正面献哈达的蒙古姑娘背向观众,面朝中心、整体画面形成众星托月般的构图大势。色彩主调呈明快、响亮、温馨的金黄暖调。为保持色彩的纯度和个性,有意将经过选择的色块进行合理的平面并置,削减条件色的相互影响。例如旗帜和锦旗的鲜红、地毯的暗紫红、幕布的亮乳黄、锦旗镶边的中黄、服装的淡紫、浅蓝,各种灰、黑、青蓝、哈达的白色…… 。汇聚成即有统一主调又有对比变化的交响合弦。在画面的形式构成中、线的表现功能起了重要作用。如何运用线的表现力,以增强画面结构的坚实感,人物形象刻画的力度,在此次创作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线在表达主题、抒发情感、塑造形象、刻画表情方面的强劲生命意识和独立审美品格,艺术语言特征有了更深的体悟。

微信图片_20231111124308.jpg

三、 关于形象的刻画与塑造

“新政协会议”一画形象众多,而且多是大家耳熟能详、非常熟悉了解的人物。这无疑增加了在同一气氛情绪中表现不同形象各异个性的难度和精准性。特别是毛主席形象的刻画,将决定整个画面的生命。时年56岁的毛主席正值精力充沛,英明睿智,雄才大略,身经百战,饱经沧桑。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无比热爱人民,人民也无限热爱敬仰自己的领袖。“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今天的胜利来之不易,他将领导已经站起来的亿万中国人民继续开启新的征程,去迎接新的考验。他高瞻远瞩,任重道远,使命负肩。此时此刻毛主席百感交集,心情复杂深邃,一般化的高兴与微笑,必然流于简单、肤浅,而过于严肃,深沉,又不适于当时情节气氛,所以如何掌控表情的适度与精准,一直是困扰我们的大难题。创作过程中几经周折,反复实验,不断修改,才逐渐地接近理想中的形象。例如构思开始阶段毛主席形象是手扶锦旗,若有凝思表情,中间阶段中国美协组织巡视组来辽宁审查时,美术杂志主编尚辉老师及专家们提议改为由会议工作人员擎旗,毛主席微笑鼓掌的动态。如此,即丰富了表情的内涵,又完整的突出了毛主席的形象,使之更加符合生活的真实。总之,对画中出现的每个人物,除抓住自然外貌的造型特征,做到入木三分的刻画外,还要注重人物丰富内心世界的情感控掘与表现。以期达到在统一气氛中表情各异,造型生动,个性鲜明的效果,例如对沈钧儒,郭沫若,黄炎培等先生头部造型的刻画,对林伯渠,张澜,彭泽民、陈叔通、董必武等先生的白发和胡须的不同描写;朱德总司令的朴实、憨厚、亲切;周恩来总理的俊健、英气、干练;宋庆龄的仪态大方、素雅高贵;邓颖超的爽朗、热情;刘少奇的沉稳、成熟;贺龙、陈毅身经百战、饱经风霜的老帅风范……。其他如工人、农民代表、“人民子弟兵的母亲”、“拥军模范”戍冠秀等人物刻画都注意到形象本身的造型特色;衣帽、服饰的时代特征标志。画面右侧人群中还出现了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的形象。因为徐先生在新政协会议筹备会讨论新中国国旗、国歌方案时曾有过很好的建议。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民族人民大团结,也是新政协会议的重要内容和主题。当时的纪录片中就有蒙古族姑娘献花,新疆维吾尔族代表献锦旗和衣帽等真实情节。我们联想起毛主席诗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万方乐奏有于阗”的诗句和60岁维吾尔族老汉买买提骑着毛驴进北京见毛主席的真实感人情景。我们在画面前方安排了蒙古族姑娘献哈达,维吾尔族老汉与青年献锦旗的一组形象,既丰富了画面情节,打破了对称构图的呆板,又加强了整体构图的动感,活跃了画面的气氛。头戴军帽身着军装,站在台阶上手举摄像机正在抢拍、记录这一难忘瞬间的女青年摄影师的安排,将舞台上的两层人群自然巧妙的连接起来。总之我们对画面出场的每一个人物,无论在什么位置上,都要经过精心设置安排。使其每个形象都能张显自身的面貌特征,而不至于成为充添画面空间无生命的符号。

通过这次创作,我们又一次深切地体悟到,形象塑造与刻画的典型性、精准性、真实性、生动性,对揭示主题和营造意境起着至关成败的决定性作用。


微信图片_20231111124331.jpg


四、 学习借鉴与继承发展

学习古今中外经典名作中的经验,将历史的智慧,传统的成就融入创作实践中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创作“新政协会议”一画的全过程中,受到很多经典名作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三杰之一,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壁画,在那样一个神圣的环境,众学者们被对称地富有节奏地配置在台阶两侧那宏大的构图,一直是世界美术家们奉为学习研究的典范。又如我国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朝元图》,那大气磅礴、严整、端庄、恢宏、明确的构图。众神簇拥中心君神的大势组合,人物众多,服饰、道具、细节丰富即不凌乱,又不单调,相互对比,衬托、诸神长垂衣纹线条形成统一节奏极富韵律感。设色是统一协调中有对比变化。色域分布合理,整面墙呈辉煌瑰丽,宏伟气魄。视觉效果极佳,观之令人震撼,激动不已。永乐宫壁画给我们灵感的启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还有法国,达维特的“拿破仑加冕大典”一画人物多达百人,每个人物形象均已精准的肖像来描绘,真乃至广大尽精微。构图之宏大,场面之壮观为所罕见。距今300余年前的法国新古典主义的严整性,技巧之高超竟达到如此境地。这些直接间接地激励与启迪,使我们受益良多。特别是董希文先生的“开国大典”一画在油画民族化,具有中国特色方面的成功实践经验,直接影响着我们。“开国大典”构图在尊重客观自然前提下大胆的取舍,宏大庄严的造境中,将中国元素(红柱子、红灯、彩旗、地毯、蓝天、祥云、菊花……)有机的组合。造型上力求严整、简括、鲜明,设色强调固有色变化,巧妙运用装饰性图案化的形式与技法,处处张显着画家主观处理的能动效应。整个画面洋溢着大国气魄,大庆典的恢弘气势。多少年来一直倍受广大群众和专家们的欣赏点赞,堪称不朽的经典。

创作实践证明,在当今艺术多重的语境中,特别是从国情和人民大众不断增长的审美需求的大环境来看,创作有关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还是大有作为和发展空间的。创作重大历史题材作品,除了要真实,准确表达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还要在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上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品格和审美意蕴,使其更具鲜明的中国独特面貌。在这方面已有很多先贤和有志者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可喜的硕果。值得我们很好的学习、研究、总结。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很多领导和朋友们多方面热心的指导帮助。例如起初的画面构图场面不够宽阔,背景空间显得有些局促、紧张,广廷勃先生提出可向上加50公分的建议。我们采纳后画面空间果然开阔多了。特别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巡视组的领导、老师、专家们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及时提出明确意见,与作者共同协商、反复修改、度过了难忘的日日夜夜。我们曾在中国美术家协会领导及有关负责同志安排关照下三次进京修改作品,对提升作品质量,保障创作工程的顺利完成起到了极大作用,应该好好的感谢这些领导和同志们的勇于担当,认真负责的精神。他们的辛苦工作也为今后的美术创作活动提供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美术创作工作历时近四年,整个创作过程凝聚了诸多领导、专家学者、理论家、画家、朋友们的心血汗水与智慧。我们应认真总结这难得机遇中的经验与教训,成绩与不足,以利今后的创作、不断增强历史责任意识和文化使命感。以更加严肃认真创作的态度和精湛的造型艺术语言,为历史和人民奉献更多更好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中华史诗作品。


                                                          吴云华   吴薇

  2021年5月


微信图片_20231111125635.jpg


微信图片_20231111125649.jpg



吴云华,1944年生于黑龙江省.1956年考入原东北美术专科学校附属中学,1963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系,1968年毕业分配到省美术创作组(后改为辽宁画院),从事艺术创作至今。1985年至1987年,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修。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国家画院油画院研究员、辽宁省美协副主席,辽宁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辽宁省政协委员。


| 相关机构
人民网                       中国美术家协会                    北大文化书法网                     北京正德书画院                    环球文化网                     作家网
光明网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大观网                     中国艺术收藏网                    贸讯网
人民艺术微信公众号
联系电话:1316186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