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美术馆复工“缓”字当头

发表时间:2020-04-16 13:02作者:中国商报记者赵玉国

一场疫情,似乎让各行各业的人都在重新思考着自己的现在与未来。近日,随着疫情渐趋平稳,全国各地不少美术馆相继复工开馆。但开门迎客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正在陈列的展览将延续多久?计划中的新展览将如何筹备?怎么开辟美术馆面向公众的新模式……这些问题不仅考验着美术馆在疫情之下的应变能力,而且也影响着未来美术馆的发展。

各地美术馆复工“缓”字当头-中国商网|中国商报社0


缓缓归来

4月1日,是浙江美术馆重新开馆的日子。走进大厅,观众会发现一块超大屏幕上出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字样,并以吴冠中先生的画作为背景。据浙江美术馆信息部副主任刘颖介绍,这是信息部的一个策划,意在透过这句“千古情话”告知大家历经疫情非常想念观众,同时也希望观众依然重视对疫情的防控。“目前我们设定了预约制,每天分三到四个时段,一天最多可以进馆600人。这样看起来并不拥挤,也不显空旷。而这句古诗词是在向观众传达现在疫情防控仍然严峻,不要追求热度,而是以舒缓的节奏慢慢回归美术馆。”刘颖对中国商报记者说。

各地美术馆复工“缓”字当头-中国商网|中国商报社1

这种“舒缓”的节奏其实在已经复工的各大美术馆都有所体现。从3月中旬到4月初,江苏省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中华艺术宫、天津美术馆、苏州美术馆、重庆美术馆、洛阳美术馆等相继开馆,各馆根据当地疫情情况都实施了不同程度的限流措施。“3月19日开馆第一天,参观人数大约是150多人,这与我们预期是比较接近的。近两周周末来馆的观众会更多,天气好的时候每天会有一两百人,总体来说参观人数比疫情前少了很多。”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介绍道。

重庆美术馆副馆长蔡佳也告诉中国商报记者:“目前每天接待参观上限为1000人次,同时在馆内参观人数上限为100人,随着逐渐恢复开放,人数应该会慢慢增加。”另据天津美术馆副馆长卢永琇介绍,疫情前的日均参观人数大约在1000人次,现在工作日为每天两三百人,节假日能达到500人以上。她解释道:“虽然很多美术馆已经开放,但考虑疫情防控工作依然不能松懈,限流、扫码、测体温等措施还是必不可少的。我相信,各家美术馆也在利用这段时间为疫情结束后的工作积蓄力量,到时候美术馆还会恢复往日的热闹景象。”

各地美术馆复工“缓”字当头-中国商网|中国商报社2


缓推新展

4月8日,“召唤——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美术、摄影主题展”在中华艺术宫开幕,本次展览由5个部分的主展和1个摄影作品附展、1个漫画作品附展组成,通过800余件原创新作表现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灾难的决心和信心。4月3日,“第九展中国西部匈牙利文化节·布达佩斯之春匈牙利当代艺术展”在重庆美术馆开幕,展出了五位匈牙利艺术家的代表作。而在4月1日,“感悟生活——2019江苏省美术馆艺术家作品展”也在江苏省美术馆揭幕。

这是近期美术馆推出为数不多的新展览,而大多数美术馆目前还在延续闭馆前的展览。如浙江美术馆的“其耘陌上——耕织图艺术特展”“无界之归——2019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重庆美术馆的“重庆画院艺委会2020迎春作品邀请展”“翰墨迎春——2020年新春重庆市楹联书法作品邀请展”,天津美术馆的“穆夏——新艺术运动先锋”,广东美术馆的“边界的自觉”“西游南行——丁立人个展”,洛阳美术馆的“河南省第十八届中国画艺术展”等。这其中,很多展览的原定展期已经结束或即将结束,但考虑闭馆时间较长,以及目前受运输、人力等限制,展览延期已成为美术馆复工后一段时期内的首选。

“3月和4月是一年之中的第一个展览旺季,但根据目前情况看,暂时不推出新的展览也是配合疫情防控的必要措施。因此,与各方协商,将闭馆前的展览延期是最好的选择。”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陈同乐对中国商报记者说。同时他表示:“现在也是考验各家美术馆馆藏是否丰富、是否具备创作能力的时候。江苏省美术馆推出的‘感悟生活’展展品都是美术馆专职艺术家创作的,推出自己的藏品可以避免借展、研讨、运输等问题,也可以减少人员流动。”

洛阳美术馆副馆长李建杰也说:“本来3月和4月有两个新展览要开幕,其实准备工作在春节前已经基本就绪,但经过研究还是决定暂时搁置。”据他介绍,洛阳新冠肺炎疫情患者在3月初已经“清零”,并且至今没有新增病例,不过两个展览均是与外地艺术家的交流展,所以为了确保目前取得的“抗疫”成果,减少聚集性活动是首要的。

浙江美术馆的“其耘陌上——耕织图艺术特展”1月18日开展只展出不到一周时间,原定3月22日展览结束,但大部分观众还未近距离看过这个展览。而在4月1日重新开馆后,此展展期被延长至5月5日。“这个展览基本涵盖了清代耕织图变体的各种版本,还配合了多种海外翻刻版本,并且图物互证,观展后对于古代农耕社会会有比较深刻、全面的认识。很多观众对展览抱有期待,所以将其延期也符合观众的需求。”刘颖介绍道。

各地美术馆复工“缓”字当头-中国商网|中国商报社3


缓跟潮流

一场疫情限制了人们的出行,却让线上活动愈发活跃起来。在不少人看来,美术馆的展览走向线上是大势所趋,但如何把握转型的速度与节奏,也是各家美术馆近期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当下流行的“线上直播”模式,已经有一些博物馆开始涉足,但全国的美术馆似乎对此并不“感冒”,至今没有什么跟进动作,这种“迟缓”的背后有什么原因呢?

“不管直播还是录播,都应该是很专业的,有文案、有策划、有专业的摄像师以及专业的剪辑,这并不是短期内能掌握的技术能力。”卢永琇说。据她透露,天津美术馆在疫情之前有志愿者在展厅进行讲解的录播节目,但是与一家公司合作的。“疫情发生后,大家都没有复工,我们也尝试自己制作,边尝试边请教,越做越感觉不够精致,所以立即推出直播节目,我想驾驭起来很困难。”

蔡佳对此解释道,在她看来,博物馆与美术馆展览还是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的。博物馆展览往往较为固定,展品也多为自有藏品,而美术馆从展览项目和展品来说则流动性更强。比较而言,固定展览更利于直播的取材和前期准备。刘颖则认为,“国内博物馆有多家是‘百年老店’,他们积淀深厚,藏品丰富、叙事内容通过电视节目等渠道传播观众更为熟悉。而美术馆是近十几年才陆续兴起的,需要更多时间去培养观众。”她还举例说:“耕织图的展览暂停后,同事们也做了线上展厅,尽管效果还不错,但总觉得缺少些什么。我们不想做成展品的简单堆砌,一个线上展览或直播节目如果推出后让大家感觉乏力和仓促,还不如不做,因为做了也会成为信息干扰。所以,现在多积累好的文案和策划才能推出有品质的线上项目。”

各地美术馆复工“缓”字当头-中国商网|中国商报社4

值得注意的是,还未开馆的中国美术馆不仅推出了线上馆藏展览,其文创中心还联合有关平台推出“春和景明,一茶一画”大型跨界活动,打造出以中国画大师作品为主题的春茶消费季。而1月29日,广东美术馆全面上线虚拟展厅,其中“图绘新中国——广东国画的改造与转型(1949-1978)”和“边界的自觉”两个展览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全国50场线上展览,目前总浏览量已达到近100万次。“在疫情的影响下,全国的美术馆、博物馆对数字化技术的全面探索和应用,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催生新的展示和观看模式。广东美术馆也在推进强化线上传播的方案,全面探索多元方式,立体化地搭建传播网络。但美术馆在传播思路上与博物馆不同,对于现当代作品来说,更注重感受性、审美性、体验性以及作品与人本身的链接。推出更好的线上呈现方式,这不仅涉及技术、资金的问题,也涉及到转化的问题,美术馆需要更长的周期才能构建有效的传播路径。”王绍强坦言道。

“过去,有人说美术馆传播的是精英文化,博物馆推出的是大众文化。其实这个说法很片面,疫情以后的美术馆一定要更注重人性、人情,往人的方向去考虑,才会让美术馆更为大众所接受。”陈同乐说。同时,他还感慨道:“做什么都要有前瞻性,什么是前瞻性?其实做好现在,就是对未来最有用的。所以,不管面对什么新形势,都离不开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

(来源:中国商网,图片由浙江美术馆、广东美术馆、重庆美术馆提供)


| 相关机构
人民网                       中国美术家协会                    北大文化书法网                     北京正德书画院                    环球文化网                     作家网
光明网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大观网                     中国艺术收藏网                    贸讯网
人民艺术微信公众号
联系电话:1316186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