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详情

人民艺术网总编陈琼

内容详情
  • 人民艺术网总编陈琼走近故宫博物院专家余辉

  • 爱好自己可以选 为国家服务的目标不能变



        余辉,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历任故宫博物院书画部主任、研究室主任。


        我尊敬一种人,他们永远保持着平静且亲和的外表,他们不强势,但是内心很智慧很强大;他们不过多的侃侃而谈,但是他们内在的学识、涵养和善良足够让我们品味和学习。余辉老师就是这样一种类型的人。


    作者陈琼和余辉老师


        初见余辉老师,是在2014年的全国两会上。那时,我对文物、古画鉴定,可以说是一点儿都不懂,马上要采访这样一位专家学者,内心很忐忑,很紧张。但是余辉老师很温和,很诚恳的对我说:“问吧,随便问,把我问糊涂为止。”他的这句话,像一阵暖流瞬间让我放松了很多。时隔多年,我没有问过余辉老师,当初是不是看到了,一个年轻人对于采访专家学者时的紧张。


        诸多交谈中,有一次,余辉谈到了他在欧洲的博物馆里,看到一些藏品,经中国技师之手恢复后展示在那里,恢复的赝品连三级品都算不上,但是修复却花费了技师大量的时间,真迹却摆在库房里时,余辉紧皱眉头的讲到:“文物破损了,运用理化知识,是可以修补恢复,这是物质层面的保护。但是,文物鉴定与研究是关乎文物的精神保护,涉及文物的真伪和内容阐释,应先于物质保护。”可见,余辉对文物的保护是一种精神情感的高度,是我们常人无法理解和感受的高度。


        最近央视热播的《国家宝藏》余辉非常喜欢和高兴!他认为,早就应该有这样一档文化属性很强的栏目了!文物一直以来是神秘和高冷的,通过很正的、含金量很高的电视节目展现给大家,这个创意非常好!加上用很美的舞台剧去演绎,使“国宝传承人”这种形式感加以突出,更通俗易懂。让我们更多的人去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看到文物背后的文化价值,文化传承是我们民族进步的需要!讲到这里,余辉显得无比兴奋和自豪!


    余辉被邀请为《人民艺术》杂志顾问


        余辉老师很严谨,很认真。比如一次采访的时候,我们要用到一张故宫院子里的照片,余辉老师精心设计安排背景、姿势、语言和措辞,为的是能够出来完美的效果。为此我们研究了好一阵子,我心里默默的钦佩和赞叹。


        做事情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不多说,默默地做。一次我和老师约好了,来接我,约的是两点,但是到了门口,怎么都没看到他人,打电话也没有接,我以为是他忘了,午休,或者临时外出了。结果,等了十分钟,我同事的眼神好,远远的只看到余辉老师抱着重重的笔记本电脑和几本书,徒步来门口接我们。瞬间很感动,其实老师一个电话打给门卫就行了,这么冷的天,看着他走了那么远来接我们,心里无比得过意不去。


        余辉老师很善良,处处为年轻人着想。两会时,余辉的驻地房间都会为我们工作人员准备水和零食,因为他知道,我们经常忙的顾不上吃饭。“把这里当做你们的大本营吧!”看似玩笑的一句话,让我们年轻人记忆犹新。他虽然看上去有那么些不苟言笑和严肃,但是无意中说出的话,透漏出来的淡淡的幽默,宛若夏日里凉爽的溪流。不会捧腹大笑,但会用心的笑。



        余辉老师知识很渊博,经常聊天会让我感到自己知识的浅薄,但是老师非常会聊天,他总会问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比如问我,诶,你是学新闻的,那你怎么看今天某某这样的事件,然后说出很有见地的看法。比如,小陈姑娘,你看你这个身材,跳舞压腿都很厉害,那你还是要有自己的有内涵的东西来体现,当然你跳舞压腿是锻炼身体,你要有自己的作品。你采访了这么多名人,你可以写他们的文章,写几十个名人,你就可以为他们出一本集子了。实在实用的话,无需太多的大道理。余辉老师在点拨我。




        余辉老师自己介绍,1959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喜欢书画,好古。他告诉我,他初中时的语文数学的作业都是用毛笔小楷写的,用线装订的作业本,老师看到很奇怪,你怎么和大家用的不一样?那个年轻人都向往进部队的年代,因为他从小高度近视,没能实现。但是余辉的父母很支持他,对他说:“爱好你可以自己选择,但为国家服务的目标不能变。”这一点上,余辉做到了。


        从最初的志向是绘画创作,但徐悲鸿的弟子杨建侯教授的一句话,让他改变了职业轨迹。1983年夏,他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在杨建侯教授家里,“不要成为画匠!什么是画家?什么是画匠?”老先生沉思了一下:“在于懂不懂艺术史。”随后的几年里,余辉读遍了当时跟绘画史有关的研究文章和专著。“越看越觉得里面大有探索空间。”这时,他不得不把绘画创作放到一边,考取中央美院美术史系,师从傅松年先生。1990年,从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后,余辉进入故宫,从事文物鉴定与研究,一直工作到今天。


        从神武门,到东华门,再到西华门,途径太和殿,各大宫殿,穿梭在“宫里”,无数清朝宫廷剧里的大场面大场景,连绵不断地展现在眼前。每次都很感慨,古今交替,常年在这里工作,和文物古画作伴,会不会产生幻觉?文物是价值连城的,研究者却并不追求富贵,余辉几十年在故宫见过太多的文物背后几个世纪的悲喜故事,故宫馆藏的历代珍品上百万件,文物的主人几易其主,不知所踪。“知识才是真正的财富,才是可以相伴一生,拥有幸福感的精神家园。”余辉乐于称颂地道。


        从故宫的神武门沿着红墙碧瓦,走到余辉老师的办公室大概十几分钟,这里曾是故宫的城隍庙。每天清晨7点,余辉从家出发,踏上捷安特,从神武门进入故宫博物院,在别人看来,也许28年如一日的这样往返,显得枯燥乏味,但是用余辉自己的话:在博大精深的文物古画中,有无穷的精神享受!


        有些学者认为,画就是画,不要过多的纠缠历史,但是余辉对画背后深邃的历史和背景研究很透彻。近期故宫大展,北宋的天才画家王希孟的青绿山水《千里江山图》吸引着观众的目光。余辉为这幅画认真的研究和分析,这幅画描绘的是哪儿的山水?河畔上的小船那种运毛竹的方式在哪里出现过?逐个问题一一解决,有时依靠信息量庞大的朋友圈提问。


        余辉通过展开问题,查阅大量资料,根据相关文献,考证出作者王希孟短暂的一生也经历了大起大落——他入画学、师从徽宗,与蔡京的利用、运作有一定关系。“画中的大山大岭屹立在江湖沼泽之畔,在北宋统辖的疆域里,只有鄱阳湖畔的庐山有此特性,画中展现了开阔的水域,近处水草丛生,远处烟波浩渺,像是长条形的沼泽大湖,极类似鄱阳湖一带的湿地、沼泽地貌。画中出现的植物如竹林、樟树、桂树等和竹制品如竹篱笆、竹扉、蓑衣、笠帽等,还有用竹篙撑船、挖河泥等劳动场面,显然是江南湖区。这种大起大伏的地貌以及湖上望山的视角给画家带来了创作灵感,画中群山和水泊的造型元素大多来自在鄱阳湖的湾流里眺望庐山各峰。”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是中国古代山水画史在北宋末期达到的一个高峰,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环节。


        类似这样探案揭秘性的古画研究,余辉写了50余篇论文,涉及上百件古代名画的内涵和外延及作者考订。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卷、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等。


        “为古画解密,回归历史原貌”是余辉最钟情的,他就像一个名侦探。美国密歇根大学艺术史系教授包华石比喻余辉为“福尔摩斯式的古画探索”。我的同事远征兄也曾开玩笑的说过:什么事情是瞒不过余辉老师的,因为,一个对古代的事情都清楚的人,对现代的事情更是什么都明白。


        余辉老师每天都很忙碌,国外讲学,国内授课,满世界的出差,不辞辛劳,钻研学问毫不含糊。连着几年的全国政协会的提案,余辉提交的50多件提案中,大多与文物保护有关。细致,严谨的问题提出。 “汉学”即关于中国的学问,但是它不包括藏学、蒙学、满学。”“除夕也是我们传统的节日,这一天应该放假。”“很多博物馆,古建单位需要防火,最好不要设立职工宿舍。”“关于简化字,简化的没有意义,如何区分。”“假文物严重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正能量!”等等。


        偶尔闲暇余辉老师也会写字画画,他的字画像他的人一样,大气、风雅、不落俗套。他尤为喜欢梅花。他告诉我:“梅花作为中国的传统名花,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的很多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爱梅如梅,我觉得余辉老师喜欢梅花,喜欢画梅花,也是他自己情感与内心的表达。

        从少年时期好古,到青年时期的勤奋好学,再到今天丰硕的学术成果。余辉收获满满。如今桃李天下。我祝福余辉老师:在丰富的古画研究领域里,为我们呈现更多的谜底!


        余辉老师始终不变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情怀,在故宫的红墙黄瓦映射下,显得更加高大!


        (作者:陈琼,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人民艺术网总编。)


| 相关机构
人民网                       中国美术家协会                    北大文化书法网                     北京正德书画院                    环球文化网                     作家网
光明网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大观网                     中国艺术收藏网                    贸讯网
人民艺术微信公众号
联系电话:1316186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