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详情

马振声

内容详情

  马振声,1939年生于北京。1959年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1964年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随后师从蒋兆和先生学习中国写意人物画,1966年研究生毕业。1973年起到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从事美术创作。1994受聘担任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艺术系主任。1999年起任重庆市国画院名誉院长。2011年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蒋兆和艺术研究会会长,李可染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人民艺术杂志主编李优良与马振声先生交流

     当今的画坛,可谓大师云集,其作品价格动辄几十万一平尺,我们不禁为这种对艺术价值被如此的重视叫好的同时,也在想究竟我们的艺术品有没有这么高的价值呢,我想这其中只有画家自己最清楚啦!但是这种现象下,一些画家真的就飘飘然起来,被大家忽悠的多了,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啦,真的就以为自己就是吴道子再生,陆探微转世了。一副横着膀子走路的样子,古人讲绘画乃文人之余事,以专事绘画者为耻。如今则成了招摇的幌子啦,有很多时候我真的替这些所谓的画家感到脸红。胡乱抹几笔也敢称为大家,而大庭广众之下夸夸其谈,脸皮真的很厚,连起码的文人品质都没有还敢称名称家,没有能力又不肯下功夫只能自欺,胡吹瞎喊换一些钱财欺人。再说了自己的水平高低,自己不会看还不会比么?这是我和马振声先生访谈时,先生说与我听的,可以看出马先生对当代画坛风气的愤慨。我认为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一种事业,做不好不要紧,关键是立足点在什么地方,做不好是能力和水平的问题,不好好做就是态度和品质的问题。

陆游   1982年     143x120cm

吉祥雨   2013年

     对于画画,用马振声先生的话说,这是他生命的组成部分,甚至于融入到他的生命之中,怀着一种敬畏之心,去对待自己的创作和作品。马老说每一幅作品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每一幅作品也是自己的心理世界,它写满了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甘甜,既是生命之部分,岂能随心所欲,岂能为钱而折腰呢?所以在马老的绘画作品中无论是山水还是人物,很少有应酬之作,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有不同的艺术构成,绝对不是简单的描摹、手工的复制。所以他的作品集和画展很多人都爱看,原因是能从中看到艺术家的心灵世界和丰富的艺术境界。马老说,自己是学画画的,后来教画画,到了美协工作服务画画,是协调画家的。所以画画是他一生的挚求,岂是这样可以亵玩焉。说到他与美术的缘份,马老说自己从小就喜欢画画写写的,家里人都觉得他挺认真,也很支持。但家里人没有画画的人,在小学只是喜欢罢了,而真正学画是从上初中开始。当时他上北京二十四中,后来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在中国画系学习,是蒋兆和先生第一批的研究生,并受益于李可染、叶浅予诸先生之教诲。可以说是受名师真传的,在这些名家的身上承传了他们严谨的治学思想和娴熟的笔墨功夫,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得以表现。马振声先生可能是入选美展次数最多的画家,从第三届美展一直到第九届美展,他的作品都入选,其中三届获三等奖,第六届获银奖,从这些成绩上可以看出他的艺术成就。

聊斋   1991年      100x100cm

母亲   1994年     100x100cm

     我在一些媒体上见过马振声先生的作品,从这些作品之中能深深的感到,透过纸面的一种内在的冲击力,那是画面人物内心精神的迸发。我曾在美术馆看过他画的系列历史人物的题材的作品,如《屈原》《辛弃疾》《陆游》《杜甫》等,那种浩然正气的民族精神,在他的艺术语言中,不再是平面的视觉造型艺术,而是他那种慨然长叹的悲壮人生和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这些创作都是他有感而发的,他没有重复那种俗成的概念化形象,而是将艺术中的形象让人觉得是真实的朴素表达,这其中连画面上人物服饰的细节都经过反复酝酿、把握、提纯,让表现的人物立于眼前,生根于心底。他的人物画不管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总给人一种历史多层面的厚重感和恰到好处的分寸感。所以著名评论家刘曦林先生这样评价他,“作为蒋兆和的学生,马振声最终还是脱出了先生的窠臼而寻找到了自己的路,他的作品情调倾向于抒情性,他在延续了蒋兆和创立的以勾线和皴染为特征的水墨形式之外,为了改进笔墨关系的不统一,又从传统中寻找解决的方法。他一方面苦练书法,先碑后帖,即而又从《郑文公碑》到颜真卿体,揣摩提捺顿挫的运笔要领,另一方面,他于传统文人写意花鸟画的用笔上悟得构成水墨美感的诸多因素,故而他的作品中笔墨语言和形式更具有自己创造的高度和独特魅力。月光如水,蒲松龄背向而立,蓦然回首,眼光闪现出冷峻的光,那是对世俗的讽刺,还是对当下社会的不屑,那是一腔古道热肠被世道浇冷了的月光……这幅画曾荣获《首届全国中国画展览会》金奖的《聊斋》会让你为画家的‘点睛’之神而赞叹。”有人说马振声的画既尊重中国传统,又能主动去认识西方现代艺术,从而创造出不同于西方的艺术的中国画的现代形态。

葡萄熟了   1999年   234x146cm

牧场   2003年   120X240cm

     在北京文史馆的一间不太大的会议室里,我和马振声先生尽兴的交流,因为最近他在忙于国家交流的大型历史题材主题创作,目前任务还未完成,据说十月中旬他还要到外地去办画展,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真是不容易。他说最近经常在思考一些当下存在的问题,我们的画家究竟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我们民族文化的立场到底在什么地方?其实这些问题早就有答案,只是社会价值的问题,我们都不愿去做了,我们传统艺术就是中国特色,换言之,中国特色就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一个画家,不说是目之所及都能画,至少要精通一二兼顾其他。这样你的作品才能宽博、丰富,而不是单一的景象表现。马振声先生以人物画见长,但其山水画与人物画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处。他送我们一本他的山水画的写生作品,可以看出他的学习还是很扎实的,山随气出,笔的影在大自然的变化中表现墨的韵致和浅的变化,山村小径,沟壑流泉不是山川的巨像描摹,而是文人的那种泊远和荒寂。他的山水画不是画谱上的那种刻板模式,更多的是自然与人性的表达,表达一种哲学思想,一种人与自然的融合。马先生虽年近古稀,依然跋山涉水,写生创作。他说写生就是让自己心里有东西,有活物,这样笔下才有的画。近些年马先生又担任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的院长,他不仅自己画好画,还要带领大家这个集体有所作为,为民族的文明传承做一点事情。我觉得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书画传承问题,如何把优秀的艺术传统流传下去,正本清源。目前我们社会的文明承传遭遇了危机,什么是优秀,什么是糟粕,真的要好好的研究一下了。现在的艺术家以官身贵,以价格贵,艺术有其商品属性,但艺术品不完全是商品,不是谁的画卖的贵就是最好的,当了领导就是水平最高。作为一个机构团体,我们有义务,也有这份责任,先生有些激动的说。

羲之爱鹅图   2010年    68X138cm

戴月归   2006年    100X100cm

     当前在艺术界发生的一些现象,让我们几乎失去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一些画家在国外办展,刚开始要的挺贵,最后结束后,不愿带回国内,几乎地摊价卖给当地的人,自己拿自己都不当回事,别人怎么尊重您呢?听着一些洋批评家,伴随着一些畸形的艺术交易,开始怀疑我们的艺术是否真的很没落,一下子心里没底啦,自己就失去了自信!各种各样的人都到国外去办展,让世界看到这就是中国的艺术。他们也怀疑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文明就是这个样子吗?还有人认为西方的月亮比中国的亮,于是死了劲的往着上靠。马先生说西方的现代艺术不是我们的艺术现代。
     今年在杭州G20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的文化精神、中国智慧。真的要好好学习一下。
     马振声先生告诉我说,上大学后选择了国画,当时老师说这是有历史责任感的。当时不太理解,今天想起来真是这样,我们中国人一定要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一定要研究中国绘画,中国人不研究中国传统将犯下历史性的错误。他说,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意识愈加强烈,只是少了更多名利之心,安静下来,放松了许多,淡泊了许多。他认为‘艺术意味着投入和奉献,而真诚的投入又像修行一样,以一颗纯洁的心看待艺术,让自己进一纯化和自由之境,不枉一个画家的名份。

丙申年中秋后三日于听云楼灯下


| 相关机构
人民网                       中国美术家协会                    北大文化书法网                     北京正德书画院                    环球文化网                     作家网
光明网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大观网                     中国艺术收藏网                    贸讯网
人民艺术微信公众号
联系电话:1316186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