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详情

姚治华

内容详情

      姚治华,1932年9月2日出生,湖北孝感市人。1949年7月入中原大学。1952年结业于中南文艺学院美术系。先后在《湖北文艺》任美术编辑、湖北省文联艺术创作室任创作员、湖北省群众艺术馆任辅导员。196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曾受教于李可染、叶浅予、蒋兆和、李苦禅等名师。毕业后留校任教。曾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国画系副主任、教授等职。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水千条,山万座,谁的步履一一走过?艰一程,难一程,敢以画笔壮写磊落人生!当岁月的轮廓日渐清晰,姚治华的身影离我们越来越近!
   文艺之兴,于今为盛。今日文化的繁荣,离不开李可染、叶浅予、蒋兆和这些熟悉的名字。姚治华就是踏着他们的脚步,奋战在中国教育第一线的核心人物!他和前辈艺术家一样享有盛名,却不坐贪盛名。他始终以实干的作风,表率性地活跃在美术界的中心舞台上。自姚治华执教中央美院,美术事业如日中天。他先后主持出版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技法》、《花鸟画技法》、《人物画技法》、《人物画速写》等九部教材。
   从中央美院离休后,姚治华点燃了书画函授大学的第一把燎原之火。在姚治华的亲自带领下,启功、何海霞、田世光等100余名专家教授纷纷助阵,组成1200多人的办学骨干队伍,以及2000多人的师资队伍。此外,在梁树年、白雪石、阿老、欧阳中石、刘炳森等老师的亲自主持下,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员特点,编写出版了与之相适应的教材、辅导刊物200多种,录制了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录像带150多部,编辑出版了指导办学的《书画函授报》268期。据统计,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以每年5000人入学率的速度形成燎原之势,分校开到海外,使中国画成了世界共享的全球艺术。
   姚治华十年磨一剑,在有限的时间里,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乃至于中国书画事业的轨迹,为中国画的教育普及工作开启了一扇大门!一批地方画界领军人物都是直接受益者,并培育无数青年成为社会的绘画骨干。

     孔子用了半生精力,培养了72贤人,姚治华用了10年时间,创造性地培养了一代人,声势浩荡于海外,薪火盛传于九州!这些人当中,有的成了中央骨干,有的成了文化领袖,有的成了商界名流,有的成了学术精英。桃李灿烂,文艺复苏!这段传奇到今天,提起来依然让人感到振奋。这场新中国的文艺复兴,是建国以来第一个文化的春天!
   面对成就,姚老讲了一番话。他说:“我自己虽然80多岁了,但是我觉得很多做的不够。实践艺术60多年,我最核心的两个字:感恩!现在生活好了,许多画家开始忘本,这个是社会不和谐的因素。社会要不断往前走,而且要发展得很好,每个人不能忘掉感恩这个词。我感恩老师,因为搞艺术,我们这批人,得益于我们那个时候上学的老师。中央美院那个时候,每个系都有最有名的大师,真是大师,从旧社会过来的,画国画的有李可染、叶浅予、蒋兆和、李苦禅等知名教授。建国以来,他们积累了很多经验,他们不光从理论上,而且从真正生活艺术实践中得来的。李可染一句话‘可贵者胆,所要者魂’,讲了技法和意境,技法和意境都不可少。他再三提出艺术要讲基本功,不但讲内功,还讲外功,这是中国艺术的核心内容,这两个基本功一定要打好!”恩师的话,不需鞭策,他铭记在心。为了搞好创作,即使年届高龄,也要不辞万里到黄山写生。
   在中南海、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里经常可以见到他的作品。他有三十幅作品被选送十四个国家,多幅作品被世界各地著名博物馆收藏。所以常被人戏称为“给国家画画的专业户!”可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却一直做着低调的公众人物。和姚老接触过的人都知道,这位改变过中国文化轨迹的元勋,是没有一点架子的!
   2002年,姚老时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校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研究生黄天任在浙江诸暨办了一所分校。姚老不辞劳苦亲自前往揭牌,还上了一礼拜的课。临走黄先生跟姚老商量报酬的事,姚老说:“你不要考虑我的,刘教授生活差一点,你照顾照顾他,我的你一分不要管!”这么多年过去,回想起这件事,黄先生还是感慨万分!他说:“这样的人现在找不到了!来一趟的话,要接送、要车船费,至少五千到一万,现在价格不高,当时是很高的,但是姚老师上了一礼拜的课,分文不收,自己付往来开销,说明对我们函大分校、对美术事业的无私支持!他的精神一直鞭策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正因为他无私的风范,影响了一批人,带动了一批人,培养了一批人!刘大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担任中国美协主席后,一听说姚老办展,立马拿出10800元。10000块钱请大家吃饭,800块钱买了花篮。最后说:“我一定来,但是万一来不了,请转达我对恩师的孝心!”

     2010年,姚治华画展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举办。中央有关部委领导和老干部、老将军、老外交官、老艺术家纷纷到场致贺,部分高校师生千余人出席了开幕式,盛况空前!从24岁考入中央美院到现在“退而不休”地贡献余热。他没有为自己讲过一句动听的话,却有无数的人用掌声为他喝彩!我们不知道,数十年来支撑姚先生尽心为国、无私奉献的信念是什么?可是,作为榜样,他让我们感受到了责任的分量!
   至今,很多人回忆起和姚老的往事,常常热泪盈眶!《中国改革报》的王志是我国著名的记者。有一次他采访姚老师,冬天很冷,积雪能没过脚掌。出来的时候,快拐弯了,听到后面大约四五十米的位置,姚老师在喊他。回头一看,道路上一边是水,一边是雪。姚老师一路小跑拿着手套,追着说:“天冷,拿着手套!”。顿时一股暖流从脚底涌到心头!王志说:“姚老师这么大年纪,我们每次想到这个事情,心里特别温暖、特别感激!”
   姚老的形象无论什么时候都这么鲜活。在风口浪尖,他立定精神,直面风雨;于平常生活中,他用他的真情来娓叙人生。他能把爱融到画里,融到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学问、人格都那么丰满,感人!他用无数的言语教会了学生怎样作画,却不用一个字眼教会了大家怎样做人!如果说我们把姚治华称为“人民的教育家”,我觉得,那不是姚治华个人的荣誉,而是我们整个民族的骄傲!


| 相关机构
人民网                       中国美术家协会                    北大文化书法网                     北京正德书画院                    环球文化网                     作家网
光明网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大观网                     中国艺术收藏网                    贸讯网
人民艺术微信公众号
联系电话:1316186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