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详情

正德玉故事第十篇: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

内容详情

正德和田玉研究中心

作品解读:
本件玉雕作品《独领风骚》由新疆和田玉籽料雕刻而成。作品背景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峭壁和山坡上生长着枝桠纵横的青松,石缝中挣扎着伸出小草的叶片。山谷深不见底,山腰处建着两座楼阁,这两座楼建得险绝无比:峭壁上天然向外突出一块巨石,楼阁就建在这块巨石之上。两座楼都是上下双层,虽是建在绝壁,但是楼阁雕梁画栋,精美细致。站在楼阁中向外看去,可以尽览山中景色。
山顶之上,一轮明月高悬于天空,这轮明月宛如巨大的玉盘,浑圆晶莹,照出了飘浮在周围的片片祥云。由于山势雄伟,月亮看上去降临在了山顶,挺劲的松枝映在月亮前面,仿佛正迎接着月神到来。
在高高的山顶,伫立着一只身材伟岸的雄鹰,这只鹰体格健壮,它站在山顶的峭壁边缘,两只铁爪牢牢地抓住岩壁。它的两对羽翼丰满的翅膀收在身后,翅膀上的羽毛如同片片铁甲,齐整坚硬。雄鹰的铁嘴无坚不摧,冷峻的双睛盯视着远方。它的神情安宁而无畏,刚毅而果敢,仿佛一位整装待发的武士,一旦发现对手,即刻出击迎敌。这只鹰通体暗褐色,和洁白的月光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件玉雕作品玲珑剔透,作者利用白色和田玉石表现出了山月的莹润和楼阁的雅致,又借助玉石两侧淡褐的糖色,表现出了鹰的威猛和峭壁的阴森。
燕雀之辈,只满足于在地上的草木间觅食,雄鹰不屑与其为伍。雄鹰翱翔于云端,栖息于绝顶之上,那里虽有“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但是正因为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鹰有着出色的视力,它的视力范围可以达到30多公里,能够精确辨识两公里外的动物。此外,鹰的目光极其敏锐,能在高空飞翔时辨认出地面物体,难怪人们常用“鹰眼”来形容一个人的目光锐利。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在世,无论是学习,还是想要开创一番事业,也应有远大目光和果敢精神。纵观历史,无论是功成名就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在商业领域事业有成的商人、企业家,无不是高瞻远瞩,并且冷静果敢,二者缺一不可。相反,如果临事优柔寡断,就会痛失良机。
雄鹰在天空中展翅翱翔,自是尽显刚毅之美,但是雄鹰安宁地伫立,则体现出了蓄势待发的内力。人在生活中也是这样,有韬光养晦的时候,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近代文学家、思想家王国维说:“自古至今凡成大事者,必经三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站在山顶之上,四周鲜有人至,或许让你有一种孤独感,但孤独处才显品高。
寓意阐述:
人在生活中想要有一番作为,不但要有敢为人先的精神,还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鲁迅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敢为人先是“勇”,高瞻远瞩是“智”,智勇双全,才能成就大事。
背景分析:
提起“风骚”一词,很多人可能想到的是形容男人或女人的放荡轻佻,不是好词。其实此处的“风”乃指《诗经》中之“国风”,“骚”乃指《楚辞》中之《离骚》(作者屈原)。也就是说,“风骚”一词本意指的是诗文正宗。《诗经》和《离骚》代表着古诗文最高成就,清代诗人赵翼所写《论诗》中有两句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句诗讲的即是历代诗坛都不乏卓有成就的诗人。“独领风骚”一词,指的是一个人或事物在某种领域超群出众,没有谁可以与之相比。
一个人欲想成就大事,一味追求低调,甘居人下恐怕也是不行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之时,应该有一种舍我其谁、敢为人先的精神。“鹰”字与英雄之“英”谐音,雄鹰也确实以其英勇、果敢著称,历来都是勇敢刚毅、敢作敢为的象征,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历代的文人墨客也经常写下诗文赞美雄鹰,比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观放白鹰二首》(其二)中写道: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
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
在寒冷的12月份,老鹰被猎人剪掉了强劲的羽毛,一群小燕子小麻雀在旁边嘲笑:落毛的老鹰不如雀!老鹰说:你们别高兴太早,我迟早还要飞上万里云霄!诗的前几句有些悲凉,勇猛的雄鹰受困,竟为燕雀所戏。但是最后一句豪气冲天,尽显雄鹰的凌云之志。此件玉雕作品中的鹰,似乎就是李白笔下的这只雄鹰,它不惧孤独与艰险,终于在万里高的云霄间独领风骚。


| 相关机构
人民网                       中国美术家协会                    北大文化书法网                     北京正德书画院                    环球文化网                     作家网
光明网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大观网                     中国艺术收藏网                    贸讯网
人民艺术微信公众号
联系电话:13161866060